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doc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doc

ID:57433398

大小:11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8-18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doc_第1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doc_第2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doc_第3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doc_第4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作者:————————————————————————————————日期: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蒲城县产业扶贫新模式调研来源:综合处日期:2017-12-20作者:秘书处 蒲城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有119个贫困村、1.5万户5.1万贫困群众需要脱贫,其中有产业发展意愿和能力的10318户37145人。脱贫攻坚启动以来,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建立了领导小组议事、信息台帐、专项

2、督查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县镇干部“321”包联帮扶责任体系。按照“六个一批”要求,在统筹抓好教育、搬迁、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蒲城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帮扶,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出“产业联结”、“产业菜单”等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集体经济积累壮大的“双赢”路子。截止目前,全县选定参与企业和新型经济组织45个,建成或在建产业园区(基地)45个,帮带贫困群众3015户10913人,指导自主发展产业650户237

3、9人,光伏扶贫614户2279人。  一、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产业扶贫的关键就是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蒲城县坚持县委统一领导,镇党委统筹主抓,村支部全力攻坚,党员干部全面参与,一村一策、因村施治,一户一策、户户不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苏坊、龙阳等地的产业扶贫中做了有益尝试,形成六种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以苏坊镇桥绒村为代表的“镇政府+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带动扶助模式。该模式成为农

4、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扶贫样板,充分发挥了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以10000余亩的苏坊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由镇政府负责建设产业园区,村集体负责管理园区公共事务,专业合作社分区域按照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六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指导,由贫困户或产业能人进行生产劳作。  具体来说,园区由镇政府争取资金,建成主干路、生产路硬化、滴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并跨村完成1780亩核心区建设。桥绒、党定、苏坊三个村“两委”具体负责园区管理,已建成温室大棚272座、无支架大棚55

5、3个,分别由田运果蔬、佳宏尚品、绒乐瓜菜、农乐原瓜菜四个专业合作社实行分区域管理,由产业能人租赁使用,贫困户以5万元贴息贷款、流转土地入股或以土地租金价入驻园区从事生产劳作。以现价计,贫困户每年每棚可收入3万元,并可获得入股分红收益4000元,当年即可实现脱贫。  该模式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资本化运用,村集体可收取1600元/年的承包费,除去土地租金,三个村集体每年可获收益13万元。村集体收益由镇“三资办”统一监管,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例如,桥绒村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特别制定了扶持

6、政策,对贫困户,每个无支架大棚补助5千元、日光温室补助2万元,第一年地租全免等,减少了贫困户的生产成本。目前,每个棚的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三年实现全村328户贫困户脱贫任务。  这种模式被尧山镇成功复制,并进化为“镇政府+裕康金银花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链”模式,由村集体争取县镇政府支持,扩大当地金银花产业规模,政府进行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投资,村委会与合作社具体进行产业规划,提供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形成产业链。具体方式有三种:  1、承包方式。由村集体与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提供金银花成品园,每户

7、贫困户承包土地2亩,所得金银花再由合作社回收。前三年每亩毛利润可达3000元,预计年收益6000元。合作社用三年时间收回种地与金银花成本,承包的金银花归各户所有,成本仅为土地流转费用。  2、入股方式。由村委会负责规划金银花种植基地,各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裕康金银花合作社,年底按入股金额的8%分红,确保每万元保底分红800元。  3、务工方式。贫困户在种植园和金银花茶厂务工,提供劳力。男工每天90元,女工每天70元。  二是以龙阳镇东王村为代表的“党支部(村委会)+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模

8、式。该模式同样是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的模板,主要突显了村党支部在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东王村地处蒲城县城东南方,与苏坊镇桥绒村一样,土地平整,灌溉方便,发展现代农业条件良好。该村支部班子战斗力强,敢为人先,十多年前就带领群众发展大棚种植,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园区。目前,全村建有标准日光温室268座、无立柱大棚1500亩、5至8米拱棚2500亩,户均11.2亩棚,栽培的主要作物有杏、桃、樱桃和蔬菜等十余个品种。20l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9万元,近80%的农户年收入在10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