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连贯课件-自编.ppt

语言连贯课件-自编.ppt

ID:57582443

大小:310.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8-27

语言连贯课件-自编.ppt_第1页
语言连贯课件-自编.ppt_第2页
语言连贯课件-自编.ppt_第3页
语言连贯课件-自编.ppt_第4页
语言连贯课件-自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连贯课件-自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一、概念理解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语言连贯2二、特征[连贯]在书面表达中遵从句际排列与组合的规则,并使语言之间联系与衔接更为通畅。㈠共同的话题㈡合理的句序㈢语言的衔接与呼应3例1.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号)(3分)(05全国卷Ⅱ)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

2、你。午夜走出帐篷,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时明白了《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解析]这类题目应该联系前后文作答,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注意每一句话之间的承接关系。关键词句“走出帐篷,眼前的景象”“迎面注视着你”“等候了多时”,都是前后衔接很紧密的,最后是“在这里看星星”,和下文的比喻衔接得很紧。312技法小结:抓住代词。(1)本题中第一句有指示代词“它们”,若作首句,很突兀,“它们”指代什么,再看其他句子,应该是指“满天的星星”(2)第二句中的代词“你”和第三

3、处横线后面的代词“你”前后衔接。例2.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05湖北卷)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技法小结:注意各语句中用语的逻辑照应(时间、空间、虚实、总分、句式的对应,内容的照应等)本题中的几个句子有着鲜明的逻辑,先总起,然后分述,最后谈门和窗的根本分别。第②句应为中心

4、句且提示要从门的作用谈起,所以第⑤句排在第二位,第③句又紧承“出进”话题而谈,①④两句又紧承第③句话题,从“不仅仅进来出去”谈到“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答:2.5.3.1.4.当堂巩固:例3.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连贯的关

5、键是找准一定叙述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叙述的顺序,它到底是时间、空间还是事理逻辑的顺序?看这六句话的内容,应该从空间这个角度来安排叙述的:从城中到城外,即“小城——城中河水——水中倒影——城外景色”。答案:3.1.2.4.5.6三.语句连贯具备的条件⑴.围绕中心围绕中心说相应的话,这是组合语段或语篇的首要条件。离开了这一点,无连贯可言。例4.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90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

6、机。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答:_④②①⑤③⑤⑥技法小结.确立中心法。(有的题目中可以先看几个句子是围绕着一个什么的中心来谈的,再看这个中心话题是怎么提出来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谈的)解析]这是一道改造了的高考题,怎样来排列这六句话的排列顺序呢?首先要寻找这六句话的中心是什么。通观各句可知是“文化领域却有完全不同的景观”,而这个中心是在与社会经济生活有“无限生机”作比较时提出来的,因此④在前,②在后。这“完全不同的景观”是具体情况如何?需要作出阐说,于是句①与句⑤从两个方面阐述这“景观”。这样的

7、“景观”是怎样产生的呢?③⑥两句作出了回答。这样,一个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严密的语段便组合成功了。找暗示性词语法:从解题的角度看,句①与句⑤这两个“一方面”谁先谁后呢?因为句③的“问题”作开头,自然就是句①在先,句⑤在后,否则与句③的连贯就有问题了。⑵.角度一致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例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D)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