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感动阅读理解及答案.doc

害怕感动阅读理解及答案.doc

ID:57668120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31

害怕感动阅读理解及答案.doc_第1页
害怕感动阅读理解及答案.doc_第2页
害怕感动阅读理解及答案.doc_第3页
害怕感动阅读理解及答案.doc_第4页
害怕感动阅读理解及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害怕感动阅读理解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①不久前,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存”的。  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塑料袋就开始在全世界泛滥成灾。现在北京市一年就要扔掉几十亿个塑料袋。人们去商店、小摊购物,商家和小贩都会免费赠送塑料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买一块香皂、一盒牙膏也要个塑料袋,反正是免费的,不要白不要。  ③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漂浮的

2、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有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杀手”竟然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苑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垃圾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麋鹿苑的一位负责人说,有人认为,麋鹿怎么这么傻,居然还吃塑料垃圾?其实,不是麋鹿傻,是人傻!人类到处乱扔垃圾,糟蹋自己生活的家园,这和往自家的水井里吐痰有什么两样?  ④确实,塑料袋的发明虽然只有几十年,但是它对环境

3、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它所堵塞的也不仅仅是动物的消化道了。重庆市1998年8月就由于嘉陵江、长江上漂浮的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堵塞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⑤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收塑料袋税了,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极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供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关键在于塑料袋是白给的,用不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无关。看来,要抵制

4、“白色污染”,除了宣传、号召之外,还需采用经济手段。⑥塑料袋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往自家的水井里吐痰的事大概没人愿意干。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16、第③自然段中“竟然”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答:17、塑料袋为什么“荣获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出几点理由。(2分)答:18、从内容方面分析,上文第②、③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答:19、今年6月l日起国家的“限塑令”开始在全国实施,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使用塑料袋将有所限制。你们学校将开展以“限塑”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

5、动的主题拟写一条标语。(2分)答:害怕感动5徐怀谦一个六十多岁的北京老太太天天骑着小三轮车给别人送桶装水。体重只有80斤的她,抱着约50斤重的水桶,爬坡上楼地把桶装水送到用户家中。她的腿上、手臂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那是送水时从楼上连人带桶滚下来摔伤所致。有些用户不忍心让老太太送水就要求退订,老太太哀求说不要这样,因为大家都不订她的水,她就会失去这份工作,也就会失去每月500元的活命钱。老太太之所以如此卖命,是因为一家的重担都在她肩上——老伴患重病,两个儿子,大儿子因车祸撞伤肾脏,小儿子是残障,孙子是弱智。老两口虽有退休金,但远远不够支付一家的生活及治疗费用

6、。事迹在电视台播出后,很多好心人给老太太送钱送物,说他们不是可怜老人,而是被她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所感动。其实,这样的感动每天都在上演,只是这位老太太碰巧上了电视而已。同样幸运的还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扶贫助教的歌手丛飞等,因为媒体的报道,他们的命运多少有所好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故事让人感动,也让人心酸。去年初冬的一天,寒风已经有些刺骨了,我在单位阅报栏的玻璃窗前读到这样一以后人启事,大意是说一位在北京某建筑工地打工的外地农民于日前走失,希望见到者与工地方面联系。我看了一眼附在上面的身份证复印件,一算年龄,这位农民工已反反复复。七十多岁的老农

7、为了生计,还要背井离乡来打工,不能不让人唏嘘不已。我在想:他有怎样一个家庭,是儿女不孝还是生活所迫?他的走失是一时迷路还是精神有问题?带着种种疑问,有好几天我都觉得失魂落魄。无可否认,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贫有富,这些都可以理解,可是,要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要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还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总有点说不过去吧?“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如此古老的社会理想,为什么在今天看来还是显得那么渺茫?所幸,领导高层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要让老百姓分享改革开

8、放的成果。这很好,就先从城乡医改做起,从最低生活保障做起,个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