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下册课本历史教案.doc

初一年级下册课本历史教案.doc

ID:57726873

大小:1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2

初一年级下册课本历史教案.doc_第1页
初一年级下册课本历史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下册课本历史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年级下册课本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

2、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都是空前的。  人物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  郑和下“西洋”

3、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1504年4次1000~1500人17艘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120吨100吨50吨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学生讨论、归纳。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

4、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4枚),请学生结合各枚邮票的内容,弄清各幅画面所反映的史实,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回答)  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

5、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  小结: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出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词片段: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

6、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  由学生在课上简要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小结: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

7、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