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胶打法及性能的分析.doc

生胶打法及性能的分析.doc

ID:57759359

大小:5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生胶打法及性能的分析.doc_第1页
生胶打法及性能的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生胶打法及性能的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胶打法及性能的分析:性能:1、下沉感:2.0MM弹打时弱切、磕时下沉感稍强一些顶弧圈时下沉感较强;1.5MM弹打时较强切、磕时较强顶弧圈时下沉感相当强2、旋转:2.0MM强;1.5MM稍差3、速度:2.0MM快;1.5MM更快4、弹打失误率:2.0MM低;1.5MM稍高5、落台后威力:2.0MM很大;1.5MM稍小6、近中台有效率:2.0MM降低30%;1.5MM降低60%7、打下旋成功率:2.0MM弹打成功率较低弹拨成功率稍高快抽、快带成功率高;1.5MM弹打成功率较高弹拨成功率很低快抽、快带成功率一般8

2、、敏感度:2.0MM稍低;1.5MM稍高我用spectolLL超過一•年,試過的厚度無數,山0.9m2.15mm都試過,最後用了最長久的是配1.9mm鄧亞萍40硬度海棉。換了大球後,需改厚及改低一點硬度的海棉,亦不能得心應手。最後惟有放乗了,改用butterflychallengell配鄧亞萍海棉2.0mm38硬度海棉,控制好了,球變化亦有改善,換上nittakuspecialistsoft2.0mm,感覺完全冋來了,變化亦加強了,比小球時還好,我看spectol真的耍退役了。建议先改成DHS的C7,这种胶皮

3、在国际上有种争议,山于其颗粒的长度,有人提议将其归入生胶范畴,但在国内而言,它仍属于长胶范畴,山此而鉴,c7有长胶和生胶兼容性的特性,分析:1、下沉感:但相對速度慢了,若對方適應了,容易作反擊°薄的顶弧圈时下沉感较强,但失誤率相對亦高了,必須保持在上昇期較早的時候借力帶過去,不能反打出去。2、旋转:但基本上這指標並不明顯也沒有大意義,因生膠根本很難打轉,亦不是用生膠者的特長。3、速度:這點肯定攪鉛罷!厚的速度必然快過薄的,但這相對變化會弱了。4、弹打失谋率:同意,厚的弧線會較高,失誤自然低些,但同時過去的球下

4、沉度亦會較薄的為弱。兩者有得有失。5、落台后威力:這點我看的角度是有所不同,如是用反膠,我會同意,而生膠的威力在乎到台後的變化,薄海棉變化…定較強,只不過難於控制。我剛學生膠跟的教練是凌霖,廣西省隊主力,曾位於國內前二十名,現在國内還有排名,她用的是563K1.2mm海棉,變化無窮,我本想跟她,但耐何速度及手感不足,練了兩個月仍舊失誤太多,為有將海棉漸進加厚到1.9mm才穩定下來,這樣威力需減少,但穩定性強了。6、近中台有效率:不明你指的效率何解7、打下旋成功率:這姑肯定是錯罷!厚的弧線較大,吃球較深,那會較

5、薄的為低呢?奇怪??因此成功率必會較薄的高。雖知道下旋是較難彈打的,于腕力要加強,令彈撃時能吃深一點海棉去加強弧線到台。8、破感度:同意,對于感強的人打薄生膠特別有利。打生膠的配合是海棉硬度及底拍的選擇,在此特別強調一下:9、越硬海棉越難控,但相對速度高:生膠在進攻上的瑕大特長是彈擊,硬海棉彈擊弧線低,速度高,殺傷力較強,但失誤率亦較高,初學者宜從軟一點開始。10、彈性大的底拍較軟的底拍好:生膠很注重自身的發力,幾乎每球都要出力去接或打,因此選擇彈性大的底拍會減輕你發力的辛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