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水“制碱” 》教学设计内容.doc

《 海水“制碱” 》教学设计内容.doc

ID:57770191

大小:7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 海水“制碱” 》教学设计内容.doc_第1页
《 海水“制碱” 》教学设计内容.doc_第2页
《 海水“制碱” 》教学设计内容.doc_第3页
《 海水“制碱” 》教学设计内容.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 海水“制碱” 》教学设计内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学设计许勇教法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粒的观点对反应作出解释;2、通过对纯碱的性质的探究,初步了解盐类的有关性质;3、了解盐的定义和分类,知道不同的盐溶解性不同。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盐的性质、溶解性进行归纳;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碳酸钠的性质;3、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碳酸钠的制取和用途。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认识到化学反应与社会

2、发展的密切关系;2、通过侯德榜的事迹,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特点、编排思路、内在联系、呈现方式、地位和作用、教材内容重点第六单元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基础之上,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酸碱盐知识(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延伸。本课题安排在“海水晒盐”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归纳盐的性质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对盐的性质的总结性的探究。学生通过对纯碱的制取的探究,能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学以致用的观点;在纯碱的性质的探究活动中

3、,认识化学变化的规律。本节课题的教学重点是纯碱的性质的探究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难点是氨碱法制纯碱和盐的性质。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了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对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本节涉及的物质转换的元素观及相关物质的有关性质(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在生活中也使用过碳酸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多次实验探究的体验,对于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对探究的欲望强烈,也具备化学学习所需的思维能力。但是对归纳一类物质的性质还不具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媒体选择:

4、仪器设备:除上图所示外,还需要课本20页所列实验仪器和药品。资源:《义务教育课标教材化学下》、《初三化学教学参考》、《中华教育网》等。学生调查:与氨碱法有关的材料(原理、侯氏联合制碱法)与碳酸钠的用途有关材料(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工业用途)教学流程设计:引出课题氨碱法制碱讨论交流如何判氨盐水是否饱和?实验用食盐制纯碱进行推测食盐水和氨盐水哪种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提出问题学生探究由NaCl转变为Na2CO3,元素的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我国的制碱方法纯碱的性质实验探究盐的定义分析归纳教学过程:进

5、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讲述:食盐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我国纯碱就是以食盐等为原料制的的。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知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新课点明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想一想:由氯化钠转变为碳酸钠,元素的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分析回答通过问题的提出,在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主动进行分析,活跃学生的思维,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行实验探究联系实际演示实验:用食盐制纯碱选择原料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指导阅读:氨碱法工序图纯碱的用途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交流阅读

6、交流汇报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表达的能力创设情景介绍候德榜事迹学生介绍交流体会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创设问题情景以实例归纳盐的定义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1、与指示剂作用对照实例进行分析分组实验记录现象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食盐水与指示剂作用的实验,对盐进行分类。2、与酸反应设问:为什么酸与碳酸钠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碳酸根离子的检验3、与氢氧化钙反应引导学生归纳盐的性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指导阅读:盐的溶解性表分组实验记录现

7、象讨论交流、分析归纳阅读、归纳、交流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教学小结与拓展1、课的小结(由学生)2、课外作业:P23页3、43、查找侯德榜先生相关材料课后巩固知识教学反思:学生比我预想的表现要好得多,因为本节涉及本节涉及的物质转换的元素观及相关物质的有关性质(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非常多,这也说明通过半年多来的对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训练,学生已具备了化学学习所需的思维能力。但是对归纳一类物质的性质还不具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