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doc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doc

ID:57776624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8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1页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2页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3页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4页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综述内部控制源远流长,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而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则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随着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提升,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有关内部控制评价问题一一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到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研究。对此,对近十几年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回顾与梳理。内部控制评价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美国2002年萨奥法案、2004年《企业风险管理一一整合框架》的出台,对内部控制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

2、004年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正式确定了有关内部控制评价规范,对我国学术界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08年中国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配套性制度,确定了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的政策性方向,使得这以后文献研究成果显著增加。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随着中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出台,众多学者认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且适于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此,学者们纷纷提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有些学者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框架体系。文胜泽(2007)将企

3、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体系分成了基础理论和核心理论两个层次,基础理论包括控制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激励理论等;核心理论包括内控评价的主体、客体、目标、方法、指标等。董美霞(2008)提出了构建全面内控评价体系的思路,需建立企业自评、会计师事务所外评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池国华(2010)基于管理视角,借鉴业绩评价理论成果,构建了一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满足我国企业管理层需要的内控评价系统模式。陈凌云、李宇立(2010)则借鉴博弈论、审计学、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从管理层与审计师

4、的博弈着手,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分析框架。有学者从案例出发,结合企业实践来探讨内控评价体系的构建。戴彦(2006)以某省电网公司为案例,探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程序和方法。潘乐(2012)基于某公司的案例研究提出全员参与、以风险为导向、强化对行为的规范与引导及重视对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保护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何恩良(2003)认为,内控制度评价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内控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经济型、先进性;定量评价应先建立评价标准,通过模型评价其健全性和有效性。陈汉文和张宜霞(2008)认为政

5、府监管部门应当规范风险基础的评价方法,引导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基础的方法来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近几年,学者们还引进相关模型进行内控评价方法的研究。骆良彬和王河流(2008)根据04年的COSO报告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把内部控制这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组成因素,按重要性对各等级因素赋值,并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实现了内控评价定性与定量的结合。韩传模和汪士果(2009)提出基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王海林(2009)提出IC-CMM模型的评价方法。杨洁(2011)运用PDCA循环为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

6、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确立了综合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模型。三、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在内控评价指标的构建上,学者们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了相关研究。周春喜(2002)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内部控制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王煜宇和温涛(2005)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监督控制五个方面构建了由35个具体指标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宋亏霞(2009)指出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定量方面主要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方面进行财务指标的选取部分与内部控制

7、密切相联系的指标进行评价,定性方面建立的指标体系是参照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划分的五要素。杨洁(2011)构建了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提出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综合评价指标。有学者则从行业特性的角度考虑建立内控评价指标。如陈自力、李尊卫(2005)将离差最大化方法引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评价体系中,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较好地解决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间权系数的确定问题。王卫星、赵刚(2009)以非营利性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高校内控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其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运用模型对高校内部控制综合评价进行实证分

8、析。四、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评述相比内部控制,我国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才刚起步,但十几年的研究也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