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形的学问听课记录 有效听课的学问.docx

数图形的学问听课记录 有效听课的学问.docx

ID:57789397

大小:8.7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数图形的学问听课记录 有效听课的学问.docx_第1页
数图形的学问听课记录 有效听课的学问.docx_第2页
数图形的学问听课记录 有效听课的学问.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图形的学问听课记录 有效听课的学问.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图形的学问听课记录有效听课的学问  听课。是教学研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在教学实际中,一线教师的听课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有没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尽管很多一线教师通过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但仍有一部分教师在听课过程中缺乏研究意识,存在不少问题,降低了听课应有的效能。马克思・范梅南在《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学概念中所有的因素都不应该被视为‘给定的’或‘既定的’;教育的意义必须到教育的实际生活中

2、去寻找。”我们不妨也到教学现场对这些问题进行实地观察和阐述。  从听课所关注的对象来观察――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而构成的动态教学系统,但听课教师通常习惯性地关注教,忽略学;关注教者,忽略听者。首先,课堂上,听课教师对执教者的教学导语、问题设计、环节过渡一般都会一一记录,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行为及听课状态,常常会被忽略。其次,作为听课主体的听课教师常常会忽略自身的感受。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心中其实有很多即时、瞬间的心理反应,无论是精彩的好课还是存在问题的课,都会引发诸多感慨,但听课教师一般都

3、不能记录下这些稍纵即逝的心理感受和课堂评价,从而导致听课主体在教学现场的“缺位”。  从听课的方式上来观察――听课教师只注重定性内容的记录,却忽视了定量的观察和统计。如:很少或基本不记录学生发言的频次、教师提问的频次,或统计教师教和学生学在课堂上各自所占的时间等等,而这些定量的数据统计,对于教学研究恰恰是十分重要且是必要的。  从听课后续研究上来观察――鲜有听课教师能够自觉地于课后对听课记录进行分析、思考和评价,下课铃声响起时基本上就是听课活动的终止。而听课所得往往停留在纸质的文本记录上,被束之高阁,

4、除了应付领导检查、职称评审,基本没有再多的作用和功能。听课的效能就这样被削弱甚至丧失了。其实,每一节听课记录都是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应该说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对听课并不反感,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听课。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教学管理上忽视、放松了对一线教师听课的要求,让一种原始的惯性去推动一线教师的听课,使得一线教师长期缺乏有效听课的方法指导与培训,从而制约了听课应有效能的发挥。  一线教师该如何听课?  以往大多数学校对一线教师听课的要求或建议主要集中在听

5、课步骤和所听的内容上。如:“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再如:“听课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教学目标定位是否体现三维目标,能否体现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2)教材处理是否得当,知识讲解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3)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步骤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能否遵循智能迁移规律而循序渐进,课堂密度是否适当。(4)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活动形式是否合理,是否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5)教师精神是否饱满

6、,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引导点拨是否得法,电教媒体运用是否恰当,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精要,板书、演示是否规范。(6)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智能活动是否有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这些步骤和内容上的要求或建议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一线教师缺少了方法论层面上的指导,这些要求和建议往往只能流于形式。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些要求或建议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指导一线教师如何听课,教会他们听课的方法、技巧。让一线教师知道。听课应该立体地听、全方位地听,“听”只是听课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得“看”“记”“想”“写”并重。  听课

7、,“听”什么?听教师教学设计,听学生发言表述,听师生课堂对话。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我们在听课时,要全程集中精力聆听,善于把课的前前后后联系起来听,善于把师生对话联系起来听,善于把教材和设计联系起来听,因而“联系”是听课的关键词,这样不仅“听”其然,更要“听”出所以然,具有一定功力的教师往往一下就能听出教师设计的意图、目的和意义、价值。  听课,“看”什么?看教师课堂机智,看学生学习状态,看双边教学互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听课教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课时要把课堂“尽收眼底”。看教

8、师的肢体语言、教学情态,看学生听课的状态,投入的程度,等等,而这些又往往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听课,“记”什么?记主要教学过程,记课堂精彩生成,记教学问题细节,记学生重点发言(包括精彩发言和“卡壳”发言)。一般而言,教师预设性的教学过程即教案是不需要逐字逐句记录的,因为可以课后索取得到,这样就可以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主要问题、重点环节,以及教学生成、学生活动等教案上没有的、转瞬即逝的动态内容上来。    听课,“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