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总结 [浅谈校本教研] .docx

校本教研总结 [浅谈校本教研] .docx

ID:57789432

大小:8.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校本教研总结 [浅谈校本教研] .docx_第1页
校本教研总结 [浅谈校本教研] .docx_第2页
校本教研总结 [浅谈校本教研] .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总结 [浅谈校本教研] .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校本教研总结[浅谈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总结[浅谈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就是根据本校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在相互碰撞中使教育智慧不断滋生,教学灵感不断闪现。“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校本教研对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成长,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实事工程”。然而纵观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教师并沒有从中取得多少收益,获得多大“快感”,参与的热情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领导重视不够,教研制度不健全,研讨流于形式  一直以来,学校教研组形同虚设,成为制约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的“软肋”,其作用无非是上传下达,

2、外出培训,回来传达一下会议精神,期末写份总结,年终做好“台帐”,外加每月一次活动进度统计。平时活动几乎沒有正常开展,即使学校规定的研讨活动,也是“临时上轿”,走走过场而已,做做样子罢了。有时不过是教师坐在一起,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把活动搞成了“茶话会”和“闲谈会”,只待时间一到,便仓促收场。这样,教研活动并沒有给教师带来多大好处,教研组根本沒有发挥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个人认为,教研组理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助推器”,是教师的业务活动中心,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

3、视教研组的制度建设,强化校本教研管理,力争做到“四个到位”:⑴组织到位。校长应该主抓校本教研,把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构建“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教科研组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让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强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组长。⑵制度措施到位。学校要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校教研实际,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从制度上确保教师积极参加到校本教研活动中来,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⑶活动人员到位。教研组要实行组长负责制,同时每次活动都应有校级领导参加,作好联络和指导,组长负责记录好每次活动的人员出席情况和活动内容。⑷激励到位。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

4、研教改活动,争取“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学校要对教师的科研实绩给于不同程度的奖励,以激励教师向“科研型”和“学习型”转变,使校本教研活动真正得以健康有序地开展,让教师找到“回家的感觉”,体会到活动的快乐和重要性,变“要我来”为“我要来”。  二、教育评价机制滞后,教师无所适从  尽管课程改革在各地搞得如火如荼,但由于评价机制相对滞后,考试方式仍然沒有较大的改变,应试教育欲演欲烈。所以,认真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一时还不如加班加点、实施死揪活剥的“棍棒”教育——那样反而能“立竿见影”。在“分数是硬道理”思想的影响下,教

5、师成绩好就名利双收,成绩不好就身败名裂。这样就使一些教师觉得教研活动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实惠”,从而感到无所适从。  我个人认为,虽然我们不能左右教育的全局,但我们可以从本校出发,从“小气候”入手,改变评价不合理这一“痼疾”,消除应试教育得以滋生的“土壤”,避免一切向“分数”看齐的“顽症”。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不能单一地只看分数,而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评比,做到“五个结合”:⑴教师评价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要看到教师是否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轨,真心实意地搞课程改革,彻底摒弃原来的“填鸭式”和“满堂灌”。⑵教师评价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6、要切实改革以往只以学生分数高低评价教师“优劣”的做法,评价教师“优劣”时,更应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包括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研究性学习和各类比赛中的获奖情况等。⑶教师评价与教师业务获奖相结合。为促使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艺,学校鼓励教师从自身入手、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把教师在省、市、校各级业务比赛中的获奖情况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⑷教师评价与科研相结合。为鼓励教师致力于教学研究、反思得失,学校在评价教师时,还要把教师的科研能力引入考评项目,看教师在一学期内课题研究和论文的发表情

7、况等。⑸教师评价与“有效教学”相结合。在评价教师时,要彻底摒弃“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点,看教师和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高低,看教师的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导入是否科学等,从而让“拼时间,磨精力”、“死抓分数”的教师失宠,让真正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获得“实惠”,引导教师自觉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教学研讨。  三、缺乏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不强  长期以来,“同行是冤家”的思想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加上校内班级之间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个别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即使进行听课、评课,也不会实事求是地帮助他人指出存在的不足。

8、所以,学校的教研活动,大都是奉承的话,相互恭维讨好,教师之间真正的研讨气氛几乎为零。  我个人认为,在社会化发展的今天,“单打独斗”、“小农意识”已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