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ID:5788079

大小:100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24

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_第1页
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_第2页
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_第3页
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_第4页
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知识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及实验证据2.常见的性别决定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雄性个体两条异型性染色体X、Y两条同型性染色体Z、Z雄配子两种,分别含X和Y,比例为1∶1一种,含Z雌性个体两条同型性染色体X、X两条异型性染色体Z、W雌配子一种,含X两种,分别含Z和W,比例为1∶1后代性别决定于父方决定于母方类型分布哺乳动物、双翅目和直翅目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菠菜、大麻等鸟类、鳞翅目昆虫(1)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2)性染色体决定型是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此外还有其他方式,

2、如蜜蜂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的。(3)性别分化只影响表现型,基因型不变。(4)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1.(2013·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抗V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解析: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则通过假说—演绎法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抗V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

3、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C2.(2013·济南模拟)关于人体内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B.有丝分裂过程中因为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C.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引起人体产生等位基因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有等位基因:性染色体的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比如XAXa;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可能形成等位基因,比如射线的影响会导致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等位基因。答案:A知识点二:伴性遗传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Ⅱ-1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

4、型也有差别,如:2.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基因的位置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模型图解判断依据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举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3.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步骤步骤现象及结论的口诀记忆图解表示第一,排除伴Y遗传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病;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第二,确定图谱中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无病的双亲

5、,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则为隐性遗传“有中生无”(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出现无病的),则为显性遗传第三,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若为“显性”参看“男患者”其母、其女均为患者,可属伴X显性遗传,否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为隐性“参看”女患者其父、其儿均为患者,可属伴X隐性遗传,否则为常染色体遗传步骤现象及结论的口诀记忆图解表示第四,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测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

6、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解析:X、Y虽然形态大小不同,但有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属于同源染色体。答案:D4.下图甲表示家系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图乙是对发病基因的测定,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则Ⅱ-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图乙中的(  )解析:从图甲看出,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而Ⅱ-4患病其女儿正常、儿子患病,则其基因型为杂合子,显性基因A应在Y染色体上,正确的图示为A图。答案:A(2011·福建高考)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

7、♂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A.雌∶雄=1∶1     B.雌∶雄=1∶2C.雌∶雄=3∶1D.雌∶雄=4∶1解析:雌火鸡(ZW)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子细胞,有以下情况:①产生卵细胞染色体为Z,则极体为Z、W、W。②产生卵细胞染色体为W,则极体为W、Z、Z,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