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急症处理--中风.doc

针灸急症处理--中风.doc

ID:57898905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针灸急症处理--中风.doc_第1页
针灸急症处理--中风.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针灸急症处理--中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急症处理--中风【定义】   中风亦称卒中,系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喎语蹇、半身不遂的病症。针灸治疗本证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篇,认为“大风在身”,宜用针“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阴阳平复”。晋唐时期,针灸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尤其是灸法。至宋金时期,由于对中风机理认识的深入,针灸防治本病也获得了较大的进展。《针灸资生经》专辟“中风”一节,至明清,各种针灸典藉,都有将中风的救治列在显著的地位。历代对中风的针灸防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里仅讨论急重的中脏腑的证治。  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之脑出血、急性脑梗死与此相同

2、。【病因病机】  中风之发病,主要因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阴亏于下,阳气无根,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攻窜经络,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之急候。  总之,中风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是虚、火、风、痰、气、血互相影响的结果,其中又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辩证分型】  (一)闭证  多因风火内闭、痰热郁阻所致。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大小便秘,面赤气粗,喉中痰鸣,肢体强痉,脉滑,舌红苔黄。  (二)脱证  真阴衰微,元

3、阳欲脱,阴阳有离决之势。症见猝然昏倒。目合口张,手撒肢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细欲绝,舌萎。【治疗】  (一)闭证  1.治则:清热豁痰、熄风开窍。  2.处方:十宣、水沟、丰隆、太冲、劳宫。  3.方义:十宣为经外奇穴,点刺出血以泄热宣闭;水沟,醒脑开窍;劳宫,泻火清心。脾胃乃生痰之源,取足阳明别络丰隆,通调脾胃二经气机,蠲化痰浊;太冲,足厥阴之原,肝脉上达巅顶,泻太冲则可降肝经逆气平熄上亢之阳。  4.治法:先以三棱针点刺十宣,挤出血数滴。继刺人中,针芒向上,深刺及齿,反复运针施泻法,然后再刺其他各穴,均用泻法。留针

4、至神志清醒。留针期间宜间断持续运针。  5.古方辑录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中风口噤牙关不开,刺督脉水沟一穴……针入四分,次针足阳明颊车二穴……针入四分,得气即泻”;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昏危者,针百会、风池……针入七分,大椎……针入五分,肩井……只可针入五分,曲池……、间使……针入三分,(足)三里等七穴,左治右,右治左,以取尽风气,神清为度”。  《乾坤生意》(转引自《针灸大成》):“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  (二)

5、脱证  1.治则:益阴回阳、扶正固脱。  2.处方:神阙、关元、足三里。  3.方义:神阙位于脐中,属任脉,乃真气之所系,用以救垂危之阳;关元为三焦元气所出,联络命门真阴,为阴中有阳之穴,元阳外脱,补阴以救阳;足三里为胃合,可资助生化之源,化生气血,扶正固脱。  4.治法:神阙隔盐灸,壮数不拘,以神清脉回为度。关元、足三里施补法留针,关元可在针柄上以艾卷灸之。留针时宜作间断刺激。  中风闭证脱证,如针灸疗效不显亦宜配用或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  5.古方辑录  《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灸非风卒厥危急等证:神阙,用净盐炒干,纳于脐中

6、令满,上加厚姜一片盖定,灸百壮至五百壮。愈多愈妙,姜焦则易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