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doc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doc

ID:57917912

大小:6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4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doc_第1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doc_第2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doc_第3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doc_第4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对于就业能力的概念及构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LeeHarvey(2001)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和意愿。【3】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是郑晓明(2002),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木领。在内容上,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4】高扬文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毕业时能找到

2、工作并保持工作而应具备的能力。有四类构成要索:专业能力、基础能力、特殊能力、求职能力。[5]朱新秤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获得工作、保持工作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及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6】黄敬宝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木,并能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牛的综合能力。【7】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虽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包含了专业能力、基本技能、个人品质和求职能力等方面。[8]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基木技能包含语言和表达能力、计算机、普通

3、话和外语水平等在校期间学习所得的硬性知识条件;个人品质主要指诚信、责任心、敬业精神、抗压抗挫等意志品质;求职能力包含求职技巧、自我推销能力与面试能力、社交能力和处理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二、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在政府大力提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下,各高校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问题有了极大的重视,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如成立人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发布大学生就业信息、举办校园招聘会、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但各地方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

4、养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一)注重学业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面,都存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轻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缺乏经验等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索和问题。目前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牛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和滞后,难以做到学与致用。在教学方式上,学生的参与性不足,传授知识多半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方式,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突出,使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作为培养未來教师的

5、地方高师院校的课程应该是实践性要求很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却很薄弱,学生的教学实习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实习时间短,目前云南省各高师院校的实习时间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一般是6-8周。但由于毕业季忙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找工作的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实际的实习上课时间很少,致使学生参与实习的实践课的课时量不足。对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作用不大,教学实践能力的效果差强人意。其次,实习的质量不高。许多学生进入中小学实习后,往往以见习为主,辅助教师做一些零散的工作,很少有从事课堂教学的机会。即使有上课的机会,得到的教师指导也很少

6、,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实习学校的教师也不愿意过多的把教学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实习生,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实习的效果和质量都不高。教学实践能力没有多大的提升。此外,现行的高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滞后性、与市场需求不符。目前云南省各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分科型”培养方式,数学系培养的是数学教师,中文系培养的是语文教师,化学系培养的是化学教师,导致培养出来的潜在师资综合素质欠缺,这根木不适应也不能满足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综合型教师的需求。(二)就业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全程性、专业性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但是冃前云南省各地方高师院校对大学生就业

7、能力的培养仅限于开设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等短期性、临时性的活动。而没有把就业能力的培养当成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致使教育效果不明显,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就业教育师资队伍也缺乏专业性。不仅就业教育专职人员不足,而且专业化程度不够、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多由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或院系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兼职,这些人虽然实践经验相当丰富,但理论知识相对缺乏,相应的培训也很少,因此难以达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预期效果。(三)就业教育内容过于简单化当前各地方高师院校的就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随意性大,没有统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