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易感基因NEDD4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pdf

候选易感基因NEDD4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pdf

ID:57924072

大小:333.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4

候选易感基因NEDD4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1页
候选易感基因NEDD4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2页
候选易感基因NEDD4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3页
候选易感基因NEDD4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候选易感基因NEDD4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6月第24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Jun.2015.Vo1.24.No.1i95·综述·候选易感基因NEDD4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TherelationshipbetweencandidatesusceptiblegeneNEDD4andthepathogenesisofkeloids:anupdate王辉综述,朱飞审校(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安徽合肥230022)病理性修复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国际单

2、体型图计划大量沉积,可导致真皮组织过度增生而出现病理性(Hap-Map)的完成,以及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出瘢痕,包括局限性生长的增生性瘢痕和生长超过创现,进一步推动了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使得复缘的瘢痕疙瘩。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杂疾病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成但临床易复发,无特效处理办法,是整形外科、皮肤为现实。日本学者Mitsuko首次对日本人瘢痕疙瘩科、烧伤科领域的常见病、难治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的GWAS发现与瘢痕疙瘩发生有关的4个SNP位点,正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瘢痕其

3、中rs8032158位于NEDD4基因上。NNEDD4基因位疙瘩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属于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于15q21.3,其表达产物E3泛素连接酶,在骨骼肌、用所致,近年来对瘢痕疙瘩基因水平的研究越来越膀胱、肝脏和皮肤中高度表达。NEDD4基因保守性较多,2010年,日本学者Mitsuko首次对日本人瘢痕低,其表达产物为NEDD4家族蛋白,是由碳端的HECT疙瘩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最先发现了结构域,氮端的C2域以及2~4个ww域组成,而其中NEDD4基因上与瘢痕疙瘩发病相关的位点。随后,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的成

4、分为碳端的HECT域睛。国不断有学者进行NEDD4基因与瘢痕疙瘩的探讨。本内杨洋等认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8032158位文就NEDD4基因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作如下综述。于NEDD4—1基因的内含子区,难以解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因而筛选出位于NEDD4—1基因功能区的31瘢痕疙瘩的遗传易感性个SNPs位点(rs17819300,rs4774833,rs10518830)近年来,学者们通过遗传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进行了与中国汉人瘢痕疙瘩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瘢痕疙瘩属于“复杂性疾病”,所谓复杂性疾病,又称在rs10518830

5、这一位点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为多基因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与环境因素异。推测其可能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发病过程。Zhu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疾病,其遗传方式不遵循简单的等筛选与瘢痕疙瘩发病相关的l2个SNPs位点对孟德尔遗传模式,遗传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只起部分中国汉人进行了~项大样本研究(瘢痕疙瘩组714作用,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表型复杂性及种族差例,对照组2944例),rs2271289、rs873549和异性等特征。瘢痕疙瘩为人类所特有的,可发生rs14424403个易感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被验证于所有人群,不同种族中患病率

6、也不相同,非裔和亚出来,另外揭示了中国汉族瘢痕疙瘩患者和日本患裔等有色人种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尤其是黑人。者之间不仅存在共同的遗传发病机理,还存在遗传瘢痕疙瘩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而且同卵双异质性。这些与既往报道提出的瘢痕疙瘩遗传异胞胎中发病率很高,瘢痕体质者也具有一定的家族质性、表型复杂性及种族差异性等特征相吻合,鉴遗传倾向。到目前为止,瘢痕疙瘩的遗传方式尚于目前对于NEDD4与瘢痕疙瘩之间的相关研究较无定论。国外学者通过对不同的瘢痕疙瘩家系调查少,以上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证实。分别得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

7、性遗传等不同的遗传模式,大部分学者趋向于认为瘢2NEDD4与瘢痕疙瘩相关的泛素化过程痕疙瘩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并非简单的孟德尔泛素化是一种依赖于ATP的蛋白降解过程,包式单基因遗传,还有学者认为该病基本符合常染色括El泛素活化酶、E2泛素结合酶、E3泛素连接酶、体显性遗传伴临床不完全外显及可变的表现度。蛋白酶体等多种酶类,参与体内多种蛋白降解,泛96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6月第24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Jun.2015.v01.24.No.11素之称来源于此。首先,

8、在ATP参与下,游离的泛素改变的一种疾病。真皮中成纤维细胞被El激活,然后,活化的泛素被转移到E2的活性半(fibroblast)在瘢痕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正胱氨酸残基上,形成高能硫酯键。接着,E2再将泛素常皮肤相比,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在离体时可继传递给相应的E3。E3可特异性地识别底物,并可直续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