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2011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ID:5794692

大小:361.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7-12-25

2011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_第1页
2011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_第2页
2011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_第3页
2011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_第4页
2011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一、博士生导师简介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之后在油料所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工作。研究员,所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油菜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委会委员。先后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973、863、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主持选育10个双低油菜新品种(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近

2、一亿亩,创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获奖励成果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60余篇。200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前主要从事油菜高含油量和抗裂荚基因的克隆、有关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油菜新品种(杂交种)的分子聚合育种工作。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430062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话:027-86711916电子邮箱:wanghz@oilcrops.cn廖伯寿,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杰出岗位人才。现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兼任国际花生青枯病工作

3、网首席专家、全国花生新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油料生产指导组成员、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兼大豆花生专业组组长、湖北省遗传学会副秘书长、国家现代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兼植保功能实验室主任等学术职务,是湖北省政协委员和武汉市武昌区人大代表。曾获“农业部突贡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佳青年”、“湖北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植物病理等研究,迄今已主持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28

4、项,在花生青枯病和黄曲霉抗性遗传基础及改良技术、花生高含油量遗传改良、花生病害防控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广泛的学术影响,首次提出花生青枯病潜伏侵染的概念和抗性改良技术,首次创制出兼抗青枯病和黄曲霉产毒的花生种质,主持育成花生新品种10个,发表论著8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8项,其中4项成果奖励为第一完成人,还获得国际半干旱研究所(ICRISAT)颁发的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曾25次出国执行国际合作任务,访问10多个国家,8次参与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是第五届国际植物青枯病

5、大会(IBWS)组委会主席。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邮编:430062单位: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电话:027-86712292;Email:lboshou@hotmail.com张学昆,男,1968年3月出生,作物遗传育种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科技处处长。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博士后,曾留学日本信州大学。主要从事油菜抗逆性状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等工作,先后被聘为农业部科技入户专家、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助理

6、,是科技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编制油菜科研和生产发展规划的主笔人,先后主持或主持了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等近30项课题。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重点在甘蓝型油菜耐湿性、耐旱性等水分胁迫抗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基础研究,筛选了中双9号、中双10号等一批耐湿抗旱高产遗传材料,利用双列杂交试验、构建遗传群体等方法,初步了解油菜耐湿性、耐旱性的遗传机理,对油菜水分胁迫抗性生理和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油菜水分胁迫抗性与细胞活性氧代谢酶系、脯氨酸等渗透

7、调节物质、细胞膜脂化代谢等生理生化紧密相关,开发了耐湿连锁标记(贡献率达25%),克隆了油菜ADH等抗性基因,探索了油菜水分胁迫后有利于恢复生长的肥料、技术等调控技术措施,为我国油菜抗逆新品种选育和抗灾减灾技术提供了技术理论支撑。先后在GeneticResourcesandCropEvolution、SeedscienceandTechnology、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2篇,申请专利3项。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方面,先后参加选育了“中双12号”、“中油杂7819”等7个高产高抗国审油菜新品种。其中

8、“中双10号”等新品种推广累计面积达3400万亩以上,为农民增收近7亿元,“高产抗逆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10号的选育及推广模式创新”于2010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430062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话:027-86824573,137203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