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犯罪构成要件.doc

浅析犯罪构成要件.doc

ID:57976250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5

浅析犯罪构成要件.doc_第1页
浅析犯罪构成要件.doc_第2页
浅析犯罪构成要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犯罪构成要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犯罪构成要件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09级屮文系汉语言文学02班郭瑶芝09650210摘要: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构成的组成部分。要件的有机统一•形成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件是由刑法总则与分则统一规定的,而不是仅由分则条文规定。因此,不能认为分则条文都完整地规定犯罪构成要件。如果某种因素不具有这种实质内容,就不可能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丄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关键字:犯罪要件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规

2、定是对犯罪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所作的规定,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本质特征。但是刑法所规定的每一种具体犯罪行为,犯罪人在行为表现上应由哪些要素构成,尤其在主观条件和客观表现上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从而体现岀犯罪概念所揭示的本质特征,这就是犯罪的构成要件所要研究的问题。刑法所规定的每一•种犯罪行为,其主客观表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每一种犯罪都有具体的H的、动机、手段和方法,比如杀人、放火、抢劫、盗窃等犯罪,犯罪人有不同的H的和行为,同样是杀人罪,犯罪手段也不一样。犯罪构成要件就是从各种不

3、同犯罪行为的主客观表现屮抽象出共同的规律,研究犯罪在主客观方面所具有的法定条件,解决构成犯罪的规格和标准问题。因而犯罪构成要件无论对立法还是司法都具有重要意义。犯罪构成要件分为三类,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或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与所有犯罪的共同要件或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在认定犯罪屮的作用,可以将犯罪构成要件区分为具体构成要件、共同要件和选择要件。下面我们从犯罪要件的儿个方面深入的分析犯罪要件:一、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具体要件是指法律规定的认定某一具体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事实

4、特征。任何犯罪都是具体的,其构成要件都是不一样的,盗窃罪不同于诈骗罪、故意杀人罪不同于故意伤害罪,就在于他们有法律规定的具体要件。例如故意杀人罪,必须具备侵害人的生命权、出于杀人的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这些具体的构成要件才能构成。从刑法对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看,有详有略。对于那些犯罪性质较明确,立法者认为不需要对犯罪构成作详细的描述就能界定的犯罪,规定的较为简单,例如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规定,对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的描述就非常简单。血对某些难以简单的犯罪,则表述得较为详细,例如,刑法第382条规定:“国

5、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覽这就对贪污罪的构成要件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因此,也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虽然各个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都有特殊性,但如果将各种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归纳、整理加以概括抽象的话,任何犯罪构成都包括四个方面的要件:犯罪客体、客观方而、主体、主观方而。三、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是指不是每i个犯罪构成而是部分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例如,一般的犯罪对犯罪

6、主体只要求达到刑事责任能力、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就能成立,但刑法上有一些犯罪则要求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行为人还必须具备某种特殊的身份才能成立。如渎职犯罪的主体必须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又如,犯罪的时间、地点并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但有-•些特定的犯罪以一定的时间、地点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如非法捕捞水产品、菲法狩猎等犯罪,刑法规定必须是在禁渔区、禁渔期、禁猎区、禁猎期这些特定的时间地点实施才能构成。四要件说是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模式。从苏联学习过来的。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法系的产物。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这一•犯罪构成理论模式

7、虽然存在陈旧、机械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但在我国司法实践屮已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在司法实践屮,各种具体犯罪的主体情况尽管千差万别,但作为自然人犯罪,其共同之处都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i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

8、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而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包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