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听课反思.doc

吴正宪听课反思.doc

ID:58028966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吴正宪听课反思.doc_第1页
吴正宪听课反思.doc_第2页
吴正宪听课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吴正宪听课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课反思本周末,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科院主办的开展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活动,让我真正与众名师近距离接触了一把,真正感受到名师就是名师,无论是他们的教学报告还是他们的现场教学,无不让我受益匪浅.活动一开始,特级教师吴正宪就展示一个专题报告“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用贴近平时教学的案例向我们介绍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各种方法.接着吴老师又上了三年级《重叠》一课,吴老师的课堂简约自然,没有华丽的课件演示,用最传统的黑板加笔,最简单的教具数字卡片演绎了一堂不普通的课,让所有在座的孩子的老师们都意犹未尽。吴老师曾说:“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付出、奉献,

2、我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收获。我收获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与渴望;收获了老师们的那份热情与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同时,我也收获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成功和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在大师们的手中却能演绎得如此精彩?而当我们去驾驭的时候,往往却不尽如人意,产生很多遗憾,甚至失败!吴老师告诉我们,要上好一堂课,就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简单地讲就是我们原来所讲的“要精心准备”。我们做到精心准备了吗?反正我在这一点上是很惭愧!教了近十年的书,却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好像从来

3、没上过课一样,面对几十双天真的眼睛,有时真的感到很惶恐,不知能不能无愧于学生喊出的“老师”这个称呼?其实,批评孩子的同时自己心里也在琢磨: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也许真的是自己的失误造成的,没有好好安排教学内容,没有好好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方式,没有更进一步去了解教学内容背后更深层次的数学文化,让自己的课堂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力,没有吸引力,也就谈不上让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了。吴老师以“重叠”这一内容为例,给我们讲了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1、整体把握教材。要了解教材之间的联系,这一知识点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它是从哪来的,要到哪去?它在整个小学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

4、在本单元有什么作用,教材是如何安排这一概念的展示的,关于这一数论知识,各种版本的教材是怎样编排的?要专业地去读教材,读出不同,比较借鉴,纵向横向都要进行把握,要教授有根的数学。2、直面学生现实。要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了解多少,问学生:你听说过因数和倍数吗?你怎样理解的?试着举例说明。其实学生对这一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的理解是:因数存在于乘法中,而倍数存在于除法中。这一认识就会干扰他对新知的认识,产生学习困惑。这时当我们了解这一情况时就要去阅读各种版本的教材,人教版的、苏教版的和北师大的,也就是说要求我们教师人手一份三种版本的教材,用心地读,读懂、读明白教材的编排意

5、图,而后进行有效设计。3、动态生成的课堂。根据专业地、用心地读教材后制定教学目标,即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发现并掌握寻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所谓的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而言,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而言,如何在课堂上把握教材,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是我们教师必备的教学素质之一,如何在课堂上智慧地解读教材最能体现你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否正确、到位。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完成,其实自己也想静下心来好好研究研究自己的课堂,可总也做不到静下心来,而且我们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简

6、单、零碎、无条理的思考里,如何做教学设计,我的理解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探究问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做好引领工作,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各位专家所做的精彩讲座仍萦绕耳旁,给我启迪,促我深思。除了吴老师,其中感触很深的还有数学大师华应龙的“融错”教育。作为一名数学大师,华老师依然能够沉下心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依然能够蹲下身来,聆听每一个学生思维的声音,依然能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错”中学习,在“错”中发展,在“错”中成长,让我钦佩不已。追觅华老师成长的历程,不难发现,华老师之所以能够

7、成为一名全国数学名师,就在于他能够做到耐得寂寞,坚守自己“当一名好老师”的愿望,坚持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遵循“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哲学思想,独创了“融错”教育——容错、融错、荣错,在“容错”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包容学生的错误,在“融错”中,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荣错”中,将学生的犯错作为一种学习贡献。他所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文化,他不仅仅是引领学生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是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为学生积淀下创新的人格。对照大师,我明白了为什么“心如止水,从善如流”。明白了为什么“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明白了为什么对学生

8、要进行“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