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才是精彩的.doc

真实的才是精彩的.doc

ID:5803138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0

真实的才是精彩的.doc_第1页
真实的才是精彩的.doc_第2页
真实的才是精彩的.doc_第3页
真实的才是精彩的.doc_第4页
真实的才是精彩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实的才是精彩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真实的才是精彩的李艳敏为参加学校的优质课选拔赛,我准备了《数学广角—重叠问题》一课。在几次试讲和修改中,使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课程倡导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个性化的学习,我把这节课的立足点放在这两点上,在设计预案时,我采用了以下过程:一、调查统计、收集数据。现场抽两组同学调查:喜欢喜羊羊和美羊羊的情况,将自己的姓名卡贴在你喜欢的动物下面,如果两个都喜欢,就两边都贴。喜欢喜羊羊的喜欢美羊羊的□□□□□□□□□□□□二、合作探究、体验过程1、计算总人数,产生矛盾。喜欢喜羊羊的有7人,喜欢美羊羊的有5人,总共12人,可两个小组并没那么多人,这怎么回事?2、感受重叠现象,重

2、新排列请学生思考如何排列这些名字,能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喜欢喜羊羊,谁喜欢美羊羊,谁既喜欢喜羊羊又喜欢美羊羊。学生重新排列如下:只喜欢喜羊羊的既喜欢喜羊羊只喜欢美羊羊的又喜欢美羊羊□□□□□□□□□三、设疑解惑、创作集合图现在三部分的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但是喜欢喜羊羊的和喜欢美羊羊的人数又不能清楚地表示出,能否想办法不仅清晰地表示出这三部分,还能清晰地表示出喜欢喜羊羊和喜欢美羊羊的人数。小组为单位,思考创造集合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想突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预想学生可能除了集合图还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可是在几次试讲中,都是我趁小组合作时,穿梭于小组间,启发他们甚至是直接告诉

3、他们怎样做,否则,出现自己预设的情况是很难的,虽然最后课堂呈现出的好象是学生不同的创作图,但我总觉不妥。本想把这一环节打造成自己课堂的亮点,可现实的结果不免让我失落。下午就要比赛了,我心里很焦急,思前想后,我突然顿悟,自己太过功利,急于求成,把这节课看作就是给别人看的,学生就是为自己服务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又怎能上出好课,想到这里,我决定去掉创作这一环节,顺应学生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预设问题,上一节真实的常态课。正式比赛时,课堂上讲到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哪些是喜欢喜羊羊的,哪些是喜欢美羊羊的,学生感觉比划太麻烦时,再趁机引导学生画出集合图。虽然只出现了一种图形,但我心

4、里很踏实。接下来的精彩是我没料到的。学生解释完集合图后,赵杭站起来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中间的部分是既喜欢喜羊羊又喜欢美羊羊的?”李连歌说:“因为它既在左边的圈里。也在右边的圈里。”赵杭摇摇头表示还不明白,郑可尧站起来说:“就好象这两个文具盒重叠了一部分,重叠的部分就是两边都属于的。”赵杭还是一脸疑惑地摇摇头。这时,任中豪同学急了,跑道讲台上捂住左边的圈说:“你看,盖住左边,中间这部分在右边圈里,属于右边,盖住右边,它又在左边圈里,属于左边。”赵杭这时才高兴地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孩子们帮赵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一句话没说,可他们做的是那么棒!课顺利的结束了,大家给予这节课很高的评

5、价。我想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源于两点;一是我没有把这节课看作是展示自己的展示课,怎样让课堂出彩,而是放平了心态,课堂的主人是孩子,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预设学生可能会怎样学,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怎样帮他们解决问题。课堂只有源于学生真实的想法,才会有课堂的生成,而课堂生成的才是最精彩的。二是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当学生有问题时,我没有冲锋在前,而是悄悄地退下去,把讲台让给了孩子们,当学生暂时不能解释清楚时,我耐心等待,相信在他们的辩解中,学生的思想才会越来越清。所以我想说,公开课还孩子真实的课堂,只有真思维,才能生成真精彩。现代课堂内容及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开

6、放,使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很多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书本知识,但他们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数学不能只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对所学知识适度追问,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掌握获得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2、5的倍数特征时,通常是先出示一列数:2的倍数:20、12、24、36、28、40。5的倍数:5、10、15、20、25、30。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交流,知道判断2、5的倍数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如果教学到此为止,学生的思维就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只是掌握了数学知识,而没

7、有越过这些表面知识,深入数学的核心问题—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要从观察个位上的数到观察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的思维跨度太大,学生就很难独立探究出3的倍数特征。假如教师能在学生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后能再追问一句:“为什么2、5的倍数特征只与它的个位数有关?”从而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拆数开始研究,如:16=10+615=10+5每个数都可以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整十数当然是2、5的倍数,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看个位数字就可以了。这样学生不仅知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