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

ID:5804205

大小:60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5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_第1页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_第2页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_第3页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_第4页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英才苑网站http://www.ycy.com.cn·版权所有·盗版必究·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二政治同步测试(8)—《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50分,第II卷50分,共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50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

2、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据此回答1—7题。1.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2.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定要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能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必须真正沉下去,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之所以这样提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会议精神发挥现实的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落实会议精神不能

3、再以会议和文件的形式进行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中,无法使认识得到发展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客观条件,会议和文件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3.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说明()A.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B.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未来征途上遇到的困难提供了现成答案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国社会实际的理性认识4.全会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

4、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之所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C.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D.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5.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因为()A.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5-

5、北京英才苑网站http://www.ycy.com.cn·版权所有·盗版必究·D.开放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物质性特征6.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之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是因为()A.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阶级C.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起领导作用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7.我国前十个五年计划都是以“计划”形式出现,而“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计划”变“规划”,这说明()A

6、.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B.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D.实事求是的观点9.要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论,就必须坚持()A.一切从实际出发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10.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不登高上,不知天之高也A.①③④B.②③④

7、C.①②③D.①②④11.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2.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强调()A.认

8、识的根本任务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的惟一来源是实践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14.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阐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革命必须唤醒民众。这是因为()A.革命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革命是阶级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D.民众的觉悟较低,必须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15.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