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考《比较文学》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自考《比较文学》课程考试大纲

ID:5809246

大小:3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25

天津自考《比较文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1页
天津自考《比较文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2页
天津自考《比较文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3页
天津自考《比较文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4页
天津自考《比较文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津自考《比较文学》课程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天津自考《比较文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比较文学  课程代码:0016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比较文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选修课。其内容包括比较文学的理论、比较文学的性质意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学派、比较文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研究在国外的发展史、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史、比较文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等有关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中外许多学者一个多世纪以来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结晶,对文学研究极有启发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

2、的目标,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比较文学的理论以及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具体运用过程。培养和提高对中外文学现象比较分析的能力和阐释思辨的能力,使自学应考者掌握中外文学交流和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的规律,为认清文学本质,扩大学术视野,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了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的知识以后学习本课程,对继承和发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遗产,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中外文化文学的交流,都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3、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比较文学的定义(包括外国学者和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界定);领会比较文学的一般性质和发展中的特性;领会比较文学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实际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比较文学定义(重点)  识记:外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界定;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界定。  (二)比较文学的本体与性质(次重点)  理解: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一般文学;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一般性质:可比性、开放性、宏观性、理论性。发展中的特性:边缘性、跨界性、包容性。  (三)比较文学的意义(次重点)  应用: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为文学研究开疆拓

4、土,促进国际间的文学交流,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第二章比较文学与可比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比较文学中比较方法的思维特点;领会比较文学研究的思想基础,即异质同构的心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比较文学的思维特点(一般)  识记:比较法的客观性;文学现象的可比性;比较法的思维特点。  (二)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一般)  理解: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世界文学;世界文学与可比性。  (三)可比性举例(重点)  应用:“徒劳”的主题;“变形”作品的反思;“睿智”与二妇争子等三个研究层面的研究价值。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学派  一

5、、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比较文学学派形成的必然性,领会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俄苏学派、中国学派的发展过程及其最新研究动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比较文学的学派(次重点)  识记:法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俄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比较文学学派的历史(一般)  理解:法国学派及其成熟与发展;美国学派及其确立与勃兴;俄苏学派及其低谷期;中国学派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三)比较文学学派的新动态(一般)  应用:法国学者的最新研究动态;美国学派的崛起;俄苏学派的定型;“中国学派”

6、的昂然生机。  第四章影响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以影响研究著称的法国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领会影响研究中“影响的类型”;“影响”的经过路线;领会“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影响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重点)  识记:“影响”的十种类型及其定义,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的定义。  (二)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的内容(次重点)  理解:流传学中的五种影响,媒介学中的三种媒介,渊源学中的五种渊源及其主要内容。  (三)影响研究的实例(一般)  应用:影响研究中的各种研究方法的举例说明;“影响研

7、究举隅”中三个具体研究事例的阐释说明。  第五章平行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领会平行研究中平行的两种模式;领会“主题学”、“题材学”、“文类学”、“比较诗学”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主题学的主要内容(重点)  识记:主题和主题学的定义;题材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的定义;主题学研究的主要“主题”。  (二)题材学的主要内容(次重点)  理解:类比和对比的区别;主题和主题学的区别;母题和主题的区别;题材学研究的内容;“缺类研究”的内容。  (三)平行研究的实例(一般) 

8、 应用:平行研究中的各种主要研究方法的举例说明;中西文论比较的具体内容;中东文论比较的具体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