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doc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doc

ID:58121199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4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蝶恋花》教案定稿(伟华制作)另有配套课件【教学目标】1、把握词中常用意象,感悟全词意境。2、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3、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2、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教学难点】1、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文人中,有一个人一定值得我们记住,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一定已经被我们铭记。好,今天就让我们身化蝴蝶,到他的那朵《蝶恋花》间驻足流连。那么他是谁呢?他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绝妙好词,请看大屏(播放课件—作者简介

2、)。(二)、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咏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词作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吟弄风月,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有《珠玉词》。(三)、师范读(四)、文本初步梳理。1、看注释。槛菊愁烟兰泣露⑴,罗幕轻寒⑵,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⑶,斜光到晓穿朱户⑷。昨夜西风凋碧树⑸,独上高楼,

3、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⑹,山长水阔知何处?作品注释⑴槛(jiàn):栏杆。⑵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⑶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⑷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⑸凋:衰落。碧树:绿树。⑹彩笺(jiān):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2、写出全词大意。译文4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凋零绿树

4、。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边,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3、老师点读。4、台上台下齐读(五)初步赏析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菊、兰、罗幕、燕子、明月。3、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明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4、下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明确:凋使

5、……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六)深入赏析鉴赏一:“槛菊愁烟兰泣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鉴赏二:“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第二句中,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联系吗?但在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表现了主人公什么心境?

6、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鉴赏三:“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女主人公清晨起来才看到的景象吗?“凋”字如何理解?“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凋”,使。。。。。。凋落。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肃杀,“凋”字正传达

7、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物的萧索肃杀体现了人物的悲哀孤独。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鉴赏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和之前的境界同吗?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4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