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_史_教_学_案_例_分_析.doc

历_史_教_学_案_例_分_析.doc

ID:58141355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4

历_史_教_学_案_例_分_析.doc_第1页
历_史_教_学_案_例_分_析.doc_第2页
历_史_教_学_案_例_分_析.doc_第3页
历_史_教_学_案_例_分_析.doc_第4页
历_史_教_学_案_例_分_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_史_教_学_案_例_分_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教学案例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第七单元第1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民族中学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课的有关内容,而且“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

2、兴趣。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设计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教学过程冷战中的对峙课新授课课第1课课题型时时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概括对峙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2、了解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体会美苏之间“既紧张又缓和”,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

3、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1、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标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深刻认识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更受到本国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制约;大国的对外政策既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学重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时间、点标志。教学难在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中理解国家的实力决定其对外关点系课前准教师准备:创设一些课堂思维情节,引导学生概括、分备(教具、析,便于学生加重对重点问题的理解。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查找两极对峙的有关资料

4、、收集美苏争霸的等)相关图片。教学过程设计意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图一、导提问:在第二次世界回顾前面学过的有通过回顾,学入新课大战中,美国和苏联关内容,找出二战生得出结论:是什么关系?能说过程中美苏的友二战中,美苏出具体的事例吗?好合作。之间是同盟、是战友。为新课知识的学习作铺垫。二、学明确自学任务(什么生自学是冷战政策?谁对自学课本第一部分:全面掌握第谁冷战?为什么要冷战政策一部分的知冷战?采取了哪些识(由上述问措施?冷战对世界题得出结论: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国家的实力影响?)决定了其对外政策;而大国的对外政三、讨策左右国际论探究局势)四人一个小组讨论美国为什么要援助问题

5、西欧和建立北大西使学生明确洋公约组织?美国援助西欧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西欧、以达到称霸世界四、学的目的。(由生自学此得出:“天学生自学,回答第一下没有免费1、提出问题,:美苏个问题;填写表的午餐”)争霸过程中进行了格;回答第二个问三十多年的争霸斗题。争,原因何在?使学生明确2、出示表格《美苏美苏争霸既争霸的表现》(见板紧张又缓和,书设计),要求学生极其复杂。五、小填写。(由此得出:结3、美苏争霸、两极大国之间的格局结束的时间和关系很微妙,标志是什么?以极快的速度回顾而不管怎样所学的内容的微妙总是建立在本国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实力的基础同学习了《冷战中的上

6、)对峙》,了解了美苏对峙和美苏争霸及其对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板书设计: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1、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2、冷战政策的含义:3、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4、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表现:经济:政治:军事:5、美苏对峙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形成二、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的原因: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2、美苏争霸的表现:阶段时间特点重要事件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3、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课后反思学习《冷战中的对峙》一课中,我采用的是学生分段自学阅读自学

7、方式进行,在学生分目阅读之前,提出阅读要求,然后讲解,但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比较窄,最后还未完成教学任务。主要问题有:1.部分同学始终未进入学习状态;2.提问后响应者较少;3.第一部分内容用时太多,阅读前所提问题大部分同学不能作答。我想,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有:1.这节课对于三班同学理解较难,没有激发起学生探究新课的热情,使其迟迟不能进入状态,所以不同班级的教学设计、设想要有所不同。2.在阅读前所提问问题可能难度较大。3.让同学回答相关问题较少,让学生失去了真正思考的时间、积极性受到影响,这与我害怕耽误时间的想法有关,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