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CAD与实训》课程标准.doc

《电子CAD与实训》课程标准.doc

ID:58145755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1

《电子CAD与实训》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电子CAD与实训》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电子CAD与实训》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电子CAD与实训》课程标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子CAD与实训》课程标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子CAD与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CAD与实训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6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子CAD设计软件、PCB设计流程、设计方法以及制作过程等技能,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应用电子技术工作大好基础。职业能力目标:l能够应用Protel软件进行原理图和印制线路板图的设计。l掌握PCB设计的各项规则及制板要求。l会检查原理图和PCB图中的错误,会测试PCB板的正确性l养成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使每一教学内容有具体的事物、形象的描述、明确的任务,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七、内容要求项目一初识原理图与印刷电路板图10课时课程内容1.初识原理图与印刷电路板图2.绘制简单原理图3.绘制简单印刷电路板图教学要求掌握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建立、打开与关闭、设计数据库中的文件管

3、理、新建原理图文件、加载原理图元件库、简单原理图绘制、新建PCB文件、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工作层的概念、元件封装的概念、元件封装在PCB文件中的表示、手工绘制印刷电路板图的基本方法。活动安排在机房上机练习绘制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图,在实训室设置工作现场,搭接、安装、调试电路。项目二原理图设计进阶14课时课程内容1.复合式元件认识与在软件中的表示2.绘制具有复合式元件的原理图3.元件符号编辑于应用4.学习原理图其他编辑功能教学要求掌握复合式元件的放置、输入、输出端口的放置、新建原理图元件库文件、元件符号的编辑和使用方

4、法和原理图其他编辑功能活动安排在机房上机练习绘制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图,在实训室设置工作现场,搭接、安装、调试电路。项目三印制电路板图的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12课时课程内容1.标准元件封装认识与在软件中的表示2.学习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的基本步骤3.在自动布局、自动布线中的其他设置教学要求正确绘制原理图、创建网络表文件、掌握印刷电路板图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的基本方法、元件布局与布线的基本原则、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中的其他位置。活动安排在机房上机练习绘制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图,在实训室设置工作现场,搭接、安装、调试电路。项目

5、四PCB元件封装的编辑与使用16课时课程内容1.绘制带总线的原理图2.根据实际元件确定元件封装3.元件分和装的编辑4.元件封装的使用教学要求学会根据实际元件确定封装的方法、掌握新建PCB元件封装库、编辑和使用PCB元件封装、进一步掌握印刷电路板图的绘制和编辑方法。活动安排在机房上机练习绘制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图,在实训室设置工作现场,搭接、安装、调试电路设备,进行接线、安装、调试。项目五综合应用16课时课程内容选择典型产品—电话防盗报警器,该产品有多个常用元件和非典型元件的封装需确定和编辑,需根据外壳要求确定电路

6、板形状和尺寸。教学要求根据外壳要求确定电路板形状和尺寸的方法、掌握印刷电路板图的设计与制作全过程活动安排在机房上机练习绘制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图,在实训室设置工作现场,搭接、安装、调试电路。一、教学情境设计与建议1、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的内容;明确学生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2、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

7、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成就感。3、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结合。4、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既讲理论更能指导实践,组织现场教学,师生多互动。教师示范操作动作要规范,理论讲解方法要得当,要善于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及时指正。5、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一、评价方法与建议1、教学应作客观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方法应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观察、口试、笔试与实践等评价,教师可按单元的内容和性质,针对学生的作业

8、、演示、心得报告、实际操作、作品和其他表现,相互配合使用。2、学生学习要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3、教学评价在实施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资质和原有知能,以建立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4、未通过评价的学生,教师应分析、诊断其原因,并适时实施补救教学;对于资质优异或能力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