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大师王守仁.docx

心学大师王守仁.docx

ID:58157287

大小:111.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5

心学大师王守仁.docx_第1页
心学大师王守仁.docx_第2页
心学大师王守仁.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学大师王守仁.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学大师王守仁人物简介: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今浙江绍兴县东南20里处),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又曾创建阳明书院于越城,故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金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卷。王守仁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堪称有明思想界泰斗、心学的杰出代表,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集我国心学之大成。由他创立的阳明学派,与朱子学派分庭抗礼,成为明代中后期一个体系庞大、门徒众多、思想活跃、影响深远的新儒家学派

2、,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王阳明全集》、《王文成公全书》《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等,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核心思想:(1)心即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它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提出了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这一理想的实现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大学

3、》中说的“明明德”、“亲民”。即圣人致其良知,发明天理,确立万物一体的信念——明明德;圣人将其明德施及百姓,使之也明其明德——亲民。按照儒家传统的由内向外,由己及人的过程,将自己的仁推及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最终使己大彻大悟,并与万物融为一体。人人如此,就可形成理想社会。(2)“致良知”与“破心中贼”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纯善无恶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人表现出恶,所以要去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王守仁重点探讨了如何致良知的问题,他认为修身、诚意、致知

4、、格物密切相联,是正心即修习的不同侧面,致良知是为了存理灭欲。存理去欲的方法是克己。王守仁大讲致良知、存理灭欲,最终还是着眼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旨在维护现有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良知之学去规范社会,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解决社会政治危机,稳定明朝天下。王守仁长期致力于镇压民众反抗斗争,“破山中贼”。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只靠武力镇压还远远不够,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决,会留下后患。所以要“破心中贼”。而他的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因为致良知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回归道德。

5、致良知是王氏心学的基本结论。其主观目的是通过强化封建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王守仁强调良知在认识上的权威地位,使良知成为判断是非,衡量价值的最高标准。即不承认任何的外在的真理、标准,而以心为唯一的判断依据。这样做的本意是提高良知所含的封建道德的地位。但传统上认为至高无上、神明异常的圣人及其言论、经书的权威却相形见绌。在良知面前,圣人不再是不可侵犯的权威,经书也不再是不可怀疑的教条。王守仁贬低圣人、经书的言论是其学说的逻辑推论,但其本意并非如此。他是为了反对程朱之学的垄断地位和学风的粗陋。但他强调个人的认识主体性,客观上冲击了官学的权威。(3)知行

6、合一致良知是要实践良知,即以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王守仁以“心即理”为理论根据,批判程朱的观点,并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知是行的前提,行则是知的行为体现,是知的归宿,知行在实践中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说是要用封建道德去指导规范行,又在行中更深刻地理解、领悟封建道德,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强化从思想到行动对人控制。知行合一的政治意义是维系封建统治,矫正时弊。王守仁的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高峰。他以反传统,反对程朱理学权威的姿态出现,但又以纠偏补弊,维护封建统治为归宿。王守仁心学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特色

7、。心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地位:心学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但不占正统地位,影响不及程朱理学。心学本身就是对程朱理学的反思,对后世影响深远。积极: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消极: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