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doc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doc

ID:58170041

大小:3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doc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羚羊木雕》教案设计王羽一、导入:友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同学们能举出古诗中描写友情的句子吗?这些是古诗中写到的友情,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板书标题和作者)二、整体感知:这节课我们有三个教学目标:(多媒体出示)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理解标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情境朗读,把握记叙文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教育学生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丛故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请同学边听录音带边看课文,听后说说

2、故事的梗概。同学说完后,提示: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呢?三、研读讨论: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记叙文)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板书:、万芳、父亲、母亲、奶奶)1、从文中的注解中可以知道,“羚羊木雕”这个标题是编者加的,而原题是“反悔”。“返悔”这一标题是站在文中那个人物的立场上拟定的?(“我”)围绕我讨论:①、我反悔什么了?(我把送给万芳的羚羊木雕要了回来)②要回“羚羊木雕”是自己舍不得还是另有原因?(另有其他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有关“我”的词句加以体会。(划在书中)2、编者为什么用“羚羊木雕”这个标题

3、呢?从万芳、父母、奶奶三个角度思考。围绕万芳讨论:①、如果送羚羊木雕的是万方,你认为她会要回羚羊木雕吗?从文中找出理由。②、万芳对我要回羚羊木雕这件事是什么反应?(不理解)找出有关语句并体会万芳当时的内心感受。围绕父母讨论:这些是万芳对我要回羚羊木雕的反应,那父母对送出、要回羚羊木雕又持什么态度呢?情景朗读:“那只羚羊哪儿去了”……“不!”由学生点评。围绕奶奶讨论:①、在这件事中我是不是孤立无援的?找出有关奶奶的语句。②、体会“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她一定想说什么”。(提示:这样对谁不好?怎么不好?爸爸

4、、妈妈当时想得更多的是这羚羊木雕的贵重,而奶奶看着落泪的我,想得更多的可能是……3、小结:①、文中这些人物在对待什么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提示:在情谊和财务的天平上,父母倾向于有价的财物。而“我”、万芳、奶奶看重无价的友情。②、概述编者为什么要以“羚羊木雕”为题,而不以“反悔”为题?(提示: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与羚羊木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羚羊木雕更客观、更全面的反应每一个人的感受。)这就是文章的线索,如果把记叙文中种种人物和事件比座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串珠的丝线。有了丝线,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能构成一条

5、闪烁异彩的项链,有了线索,杂乱无章、错综纷繁的材料才能组织的有理有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们给它下个定义: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学习记叙文的方法:析人物、抓线索。(板书)4、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羚羊木雕也有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在羚羊木雕前加个修饰语,构成?的羚羊木雕。(尴尬、伤心、势利、难过)并说说理由。四、延伸:是的,这个羚羊木雕的确很沉重,让人不愉快,文中的我和万芳也很难过、不好受。假如你是她们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后,对他们进行一次善意而又诚恳的谈话,你会怎么说呢?(小组讨论)小结:说得很好,

6、你们是一群既真诚又热情的孩子,“我”和万芳有了你们这样的朋友真是幸福,相信经过你们的劝说万芳和“我”一定能够重新成为好朋友。最后,让我们记住羚羊木雕的教训,理解父母、学会沟通、真是友情。五、作业:  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板书设计:羚羊木雕张之路父母(逼)↓(不愿)我→羚羊木雕←万芳(责备)↑奶奶(要回不好)学记叙文:析人物、找线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