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态瓶制作.doc

小生态瓶制作.doc

ID:58170768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小生态瓶制作.doc_第1页
小生态瓶制作.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生态瓶制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生态瓶制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案例背景]: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从而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呢?针对这个问题,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后,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模拟生态系统制作小生态瓶,期间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进行了教学尝试。[案例描述]:本案例实施利用课间和课外时间共

2、同完成。主要由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几部分组成。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最难的一环。首先我对学生进行任务分组,6个人为一组总共分成八组。其中1、2、3、4四组同学负责设计水域生态系统,而5、6、7、8四组同学则负责设计陆地生态系统。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分配的任务,以及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它的基本组成成分、营养结构和非生物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原理,选择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各组的材料选择大同小异,基本情况如下

3、:组别(1、2、3、4组)水域生态系统(5、6、7、8组)陆地生态系统所选材料浮萍、满江红、黑藻、生有杂草的土块、螺丝、蜗牛、小鱼、河水、洗净的沙、凡士林、广口瓶等苔藓、小型蕨类植物、少量河水、蝗虫、生有杂草的土块、小乌龟、蜗牛、凡士林、广口瓶等再是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先各小组独立讨论,要求小组中每位同学都要提供一个方案,再每个小组通过讨论,总结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个方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针对过程中碰到的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发言,再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以学生自主讨论为主,老师适时地答疑

4、,并给出意见。为了使自己的设计方案符合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原则,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反复地进行分析、推理,最后都作出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来。实验过程:有了一个科学的、可行的设计方案,接下来小生态瓶的制作可以说是简单多了。各个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而在制作环节,女生则充分地表现出了她们的天分。最后的成果是可喜的,每个组都制作出美仑美奂、赏心悦目的生态小瓶。实验观察: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刻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的有利手段。由于这个实验活动持续时间较

5、长,需要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由于每组学生所选择的材料不同,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知识能力不同,且是分组独立操作,所以这也就决定了这些小生态瓶最终的不同命运。其中维持时间最短的只有3天,最长的可以维持1个月左右,并且总的来说水域生态系统所持续的时间普遍要比陆地生态系统长久。通过观察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实验分析:最后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于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亲身参与、非常积极地投入,所以在要求对结果进行分析时,每个人都能够“有话可说”并且也都

6、能认识到自己实验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案例反思]:本案例的实施时间跨度较大,历时一个月,但主要集中在课余时间。通过这次“小生态瓶制作”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本身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实验设计、观察、语言表达和科学研究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多开展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