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坚守,所以快乐”.doc

“因为坚守,所以快乐”.doc

ID:58219679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因为坚守,所以快乐”.doc_第1页
“因为坚守,所以快乐”.doc_第2页
“因为坚守,所以快乐”.doc_第3页
“因为坚守,所以快乐”.doc_第4页
“因为坚守,所以快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因为坚守,所以快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因为坚守,所以快乐”  说来我与易彬相识已有十年了――记得2006年春在天津南开大学参加穆旦研讨会,初次与易彬见面,这个大眼睛的朋友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然,若说十年间哪件事记忆最为深刻,我想2013年夏在沈阳图书馆替易彬查找穆旦《报贩》一诗原作是值得提及的。在1945年3月2日沈阳《新报》上查找《报贩》一诗,是因为易彬正在编《穆旦诗编年汇校》,需要核实每首诗的原始出处及第一版面貌,其学术态度之严谨当时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从结果上看,这件事倒是成就了本人――我后来结合此次查找,参考一些资料,

2、写下了《沈阳的穆旦――兼及研究中的史料使用问题》一文,是以,对易彬的这次“求助”记忆犹新且深怀感念!  一、“专注开掘一口水井”  �我们从评价学术研究时一句常用语开始。“水井”而不是枯井,证明了易彬的研究颇有收获,他从井中打到了“水”;“专注”“一口水井”说明易彬目标明确。像一位极有潜质的书法家,在入门时只苦练一种书体,将其吃透,而后才兼及诸家、博采众长及至自成一家。易彬深知只有先占领别人无法绕过的领地,才能以坚实的脚步踏上研究的路径。这一点,在研究者越来越多、代际频繁更迭的当下,实属不易。由于评审体制

3、的客观压力,多少人需要以急就章的形式快速写作、发表,以至于在急速发言中未及深入,甚至染上跟风的习气。但易彬的研究显然不是这样。他首先是研究穆旦的专家且以此闻名于学界。厚厚的《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穆旦年谱》、《穆旦评传》以及上下两册的《穆旦研究资料》和正在进行的《穆旦诗编年汇校》等,既见证了易彬多年来的研究实绩,同时,也凸显了易彬多年来的研究理路及学术轨迹。从一个具体的、有价值的个案介入,一点一滴、以小见大式地开掘自己的学术进路;触及研究对象身上有价值、有意义的各个方面,并将其置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4、的视野之中,进而在立体、繁复地再现研究对象的过程中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比如,他的《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就曾在言及“穆旦诗歌艺术精神”的同时,谈到了“穆旦的翻译行为”“穆旦的诗歌修改行为”之话题;在谈及“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时,易彬则相继涉及了“鲁迅与穆旦的比较并兼及新文学传统的话题”“新诗的散文化与语言质感――以冯至、穆旦、昌耀为中心的讨论”“新诗中的‘土地’叙述主题――以艾青、穆旦为中心的讨论”等以往研究中很少触及的内容;而其“穆旦的传播历程”不仅开创了穆旦研究中的传播视野,还

5、丰富了“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本身,从而使其成为一个结构清晰、有层次感、有组织的体系。至具体的研究实践,易彬亲力亲为,真正做到掌握第一手资料。即使仅限于我知道的,早在2002年,他就开始采访杜运燮、杨苡、罗寄一、郑敏等穆旦友人,后又多次采访穆旦同学及同事;在资料查阅方面,他也是颇为用力,不仅多次去过国家图书馆查找、复印资料,还曾三到南开,终获得完整的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他能相继完成数十万字的《穆旦年谱》和《穆旦评传》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其中付出的努力和辛苦相信只有易彬本人才能知道。穆旦是一座富矿、一

6、眼丰富的水井,对此,易彬有系统而宏大的研究构想。如今,他已是无可争议的穆旦研究专家,而其踏实、稳重、持之以恒的实践经验,恰恰是许多青年研究者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二、“资源的占有、整合与横向的迁移”  其实,在谈及易彬的穆旦研究时,我们就已触及到这一方面:《穆旦年谱》《穆旦评传》以及《穆旦研究资料》,是易彬多年研究穆旦资源整合的结果;而比较研究、主题研究、传播研究既是《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一书的特色,同时,也是易彬在穆旦研究过程中横向迁移的结果。显然地,没有大量资料的占有,《穆旦年谱》《穆旦评传》以

7、及具有资料汇编性质的《穆旦研究资料》是无法完成的,也是无法令人信服的。正如李怡在谈及《穆旦年谱》时指出的:“其用力之深广,考证之细密,在今天的穆旦研究中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在自我惭愧之余,我更多的则是欣喜和敬佩,因为,我们的穆旦研究从此可以说有了坚实的最综合性的史料基础,其开拓之功值得大力肯定。”①除上文提到的访谈、原始资料查找之外,在易彬关于穆旦的系列研究中,我们还读到了著者查到了穆旦在南开的档案等新材料。有了这些珍贵的资源,易彬的研究自然有了坚实的基础,但若从“资源的占有、整合”角度来说,《穆旦年谱》堪

8、称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史料工作,而《穆旦评传》则是集文学研究和创作于一体了:有评有叙、边叙边议,凭借资源占有的优势,易彬的穆旦研究已呈现出“跨界”趋向。  应当说,多年的资料搜集、整理、研究已使易彬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其研究的“横向迁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合我掌握的“信息”,2011年4月1日,易彬曾发给我一篇他对原“七月派”诗人彭燕郊的访谈《“民歌精神是非常真实、非常纯朴的”》,该访谈后来配以易彬和彭燕郊的合影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