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

ID:58223689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_第4页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白银区第四小学谢利军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5课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教学重点、

2、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度、物体重量的关系。难点:设计对比实验。三、教学准备钩码、测力计、毛巾;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下雪天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很危险,如何做才能比较安全行驶?说出你的办法。(小组合作说出解决办法)2.体验:出示小车模型,小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说出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说出你是如何解决的) 3.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摩擦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拿起一个物体,它没有掉下

3、来,就是受到了我手对它向上的摩擦力。(搓搓双手)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4.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二、构建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摩擦力的测量。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演示)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那么不同的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样吗?的确摩擦力的大小是不同的,那你觉得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物体的重量

4、、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方式……)三、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师:我们猜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先选择“与接触面的状况”和“物体的重量”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一)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1.出示实验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2.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3.小组交流实验方法。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每种测量3次,尽量减少误差);填写实验记录单。5.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二)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大小之间的关系1.出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小

5、组轻声讨论实验方法,并把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分别填在实验记录单中。2.学生演示并汇报实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学生分小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师进行统计。(师在课件中填写实验记录表。)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四、活动反思,拓展延伸。我们已经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了。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用手指轻轻一推透明胶圈,移动距离很小,换种运动方式变滑动为滚动,移动距离增大。五、课堂总结,实践延伸1、小结:通过以上实验的研究,你发现物体在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2.摩擦力既然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和物体

6、的重量有关,那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呢?课件出示拔河、小朋友溜旱冰图片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减小摩擦力?(课件播放视频资料。)4.做个小小设计家家里的卫生间铺什么样的卫生间好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板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光滑小粗糙大运动物体的轻重有关轻小重大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探究性课。通过引导,讨论,实验操作,观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经过分析交流,认识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通过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实施实验,在小组共同探究

7、分享中获得知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和学生反馈情况,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科学学习可以明白生活中一些现象蕴涵的道理,通过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兴趣,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办法,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想象力,从而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2.制定方案,自主探究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自由猜想,制定验证计划并完善方案。在教师参与的实验探究中,充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