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讲稿陰陽脈針课件

教学讲稿陰陽脈針课件

ID:5822388

大小:886.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7-12-13

教学讲稿陰陽脈針课件_第1页
教学讲稿陰陽脈針课件_第2页
教学讲稿陰陽脈針课件_第3页
教学讲稿陰陽脈針课件_第4页
教学讲稿陰陽脈針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讲稿陰陽脈針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陰陽脈針祝華英道長我與師公合影在北京和武當山的合影一陰陽脈針的由來(一)《灵枢·九针十二原》强调:“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内经》明确提出的诊脉法有4种,但尚未形成后世流传的寸口诊法,其中提到最多的却是人迎寸口对比诊法。1寸口诊法《素问·五藏别论》中提到:“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经脉别论篇》提到:“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还在几处简单提及寸口的诊断作用。《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长者,曰足胫痛……脉小实

2、而坚者,曰病在内。2十二经遍诊法此诊法仅见于《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其中“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表明,此处所言“气口”并非手腕部桡动脉处的“寸口”,而是十二经各自皆有的“气口”。随后又指出十二经脉是“常不可见”的,“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但是一旦

3、某经有“邪气居之”,则“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也就是说,在没有邪气的时候,十二经的“气口”也摸不到明显脉动(其中,手太阴、足少阴、足阳明独动不休,除外),一旦摸到与平时不同的明显的脉动,则表示该经有邪。显而易见,与之相应的诊法必然是十二经遍诊法,而不是寸口诊法。3三部九候脉诊法此诊法仅见于《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调经论》、《素问·三部九候论篇》。其中,《素问·三部九候论篇》有具体介绍:“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

4、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4弹按相应法1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篇》:“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21973年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脉法》及1983年湖北江陵出土的张家山汉墓中的竹简《脉书》均早

5、于《黄帝内经》,都有提及此法。5人迎寸口对比诊法1《内经》中提到最多的诊脉法是人迎寸口对比诊法,分见于《内经》十篇之中。其中,《灵枢·终始》、《灵枢·经脉》、《灵枢·禁服》均详细介绍了人迎寸口脉法。2《灵枢·经脉》中介绍十二经时,都要提到“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等类似的句子,表明十二经脉的虚实皆是通过对比人迎寸口脉象而知。5人迎寸口对比诊法(2)3《灵枢·终始》还详细介绍了人迎寸口诊法的具体运

6、用:“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4,《灵枢·禁服》也同样提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寸口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此诊法通过对比人迎、寸口脉象孰盛孰衰以及是否兼“躁”,可以确定病在何经,病情如何,再对相应的经脉进行补泻。5人迎寸口对比诊法(3)5另外,此诊法还能判断病势(《内经》中其他诊脉法均未提及),

7、能够指导未来的治疗,体现出该诊法较之于其他脉诊法而言的高层次。如《灵枢·四时气》提到:“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6,《灵枢·五色》中也提到:“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可以看出这种诊脉法在《内经》时代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而熟练的临床技术。爲什麽不用人迎寸口診法(1)《内经》中便捷、临床易行的脉诊法只有寸口诊法和人迎寸口诊法。《内经》为

8、何大书特书人迎寸口脉法?可是,后世针灸家何以不用,反而采用《脉经》的寸口诊法?1《内经》是古代医经家的著作,而不是经方家的著作。《内经》主要讨论的是针灸的诊断与治疗,而不是方药。爲什麽不用人迎寸口診法(2)2寸口诊法中的分部脏腑所属历来都有争论。3但大家有争议的是腑的分部,而脏的分部其实是一致的,所以其所针对的治疗对象是脏,而不是腑,更不是经脉。4后世的脉学名著如《崔氏脉诀》、《诊家枢要》、《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诊宗三昧》等的辨脉识病也证明寸口诊法是适用于脏腑辨证、辨病治疗的。可是医经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