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诗歌八问.doc

新世纪诗歌八问.doc

ID:58224416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9

新世纪诗歌八问.doc_第1页
新世纪诗歌八问.doc_第2页
新世纪诗歌八问.doc_第3页
新世纪诗歌八问.doc_第4页
新世纪诗歌八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世纪诗歌八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世纪诗歌八问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新世纪就已迈入到第十五个年头了,而新世纪十多年来的中国新诗,也一直在平淡甚至平庸的状态中徘徊不前,其中值得反思和检讨的现象与问题实在太多太多,也许单靠和颜悦色的提醒和不痛不痒的批评已经不再能起任何作用了。新世纪诗歌的大小痼疾而今还在持续地生长和蔓延着,似乎大有积重难返之势,我认为现在是到了撂狠话、施拳脚的时候。在此鄙人不惜冒犯众怒,斗胆提出有关新世纪诗歌的八大诘问,以引诗界同仁的高度重视与彻底反省。  一、新世纪诗歌的先锋性何在?  据罗振亚先生考证,“先锋”一语原本为军事术语,意指“一支武装部队――陆军、海军或空军――的先头部队,其任

2、务是为进入行动做准备”,后被移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异变为“一种文化精神、姿态和方法”。在他看来,所谓“先锋诗歌”,“当是那些具有超前意识和革新精神的实验性、探索性诗歌的统称,它至少具有反叛性、实验性和边缘性三点特征”。①新世纪诗歌八问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新世纪就已迈入到第十五个年头了,而新世纪十多年来的中国新诗,也一直在平淡甚至平庸的状态中徘徊不前,其中值得反思和检讨的现象与问题实在太多太多,也许单靠和颜悦色的提醒和不痛不痒的批评已经不再能起任何作用了。新世纪诗歌的大小痼疾而今还在持续地生长和蔓延着,似乎大有积重难返之势,我认为现在是到了撂狠话、施拳脚的时候。在此鄙人不惜

3、冒犯众怒,斗胆提出有关新世纪诗歌的八大诘问,以引诗界同仁的高度重视与彻底反省。  一、新世纪诗歌的先锋性何在?  据罗振亚先生考证,“先锋”一语原本为军事术语,意指“一支武装部队――陆军、海军或空军――的先头部队,其任务是为进入行动做准备”,后被移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异变为“一种文化精神、姿态和方法”。在他看来,所谓“先锋诗歌”,“当是那些具有超前意识和革新精神的实验性、探索性诗歌的统称,它至少具有反叛性、实验性和边缘性三点特征”。①这些阐释对我们理解“先锋诗歌”的内涵和功能是有很大助益的。我认为,先锋诗歌最为可贵的品质就在于它的不拘一格甚至离经叛道的探索与实验,先锋诗歌不是以

4、取悦大众为创作目的的,而是以超前的语言、形式和思想,来打破读者的阅读陈规,扩大他们的期待视野,从而使中国新诗的审美空间得以极大地拓展,使中国新诗的艺术形态和语言构造得以不断丰富。在1980年代,朦胧诗、第三代诗都是具有鲜明的实验性和探索性的诗歌,因此它们是典型的先锋诗歌,因为朦胧诗和第三代诗的大量出现,1980年代成为了百年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  然而,新世纪十多年来,中国诗人的实验与探索精神显得极其薄弱,具有前卫和先锋气质的诗歌作品因此显得少之又少。为什么说新世纪诗歌的先锋性极为欠缺呢?其理由有三。第一,新世纪诗歌缺乏语言创新。诗歌作为一种“精致的讲话”,

5、必定是一个民族语言呈现的最高级形态,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这个民族显形语言中最为优美、最为奇妙的部分,先锋诗歌更是语言创新的排头兵。而诗歌语言精致、优美与奇妙的生成,绝不是单靠直录现实语汇、呈现日常生活场景所能达到的,它必须依赖诗人采用的诸多艺术技巧,诸如打破固有语法规则、讲究不搭界词语的强行组接、使用多种修辞策略、注重表意的含蓄蕴藉等。然而,新世纪以来,不少诗人高调倡导口语写作,有失理性地“拒绝隐喻”,过分强调叙事的功能与作用,等等,都将新世纪诗歌引向了歧途。不注重隐喻修辞和语言锤炼的新世纪诗歌,一时间成了口水与飞沫的世界,成了陈词滥调的舞台,从“梨花体”到“羊羔体”再到“乌青体

6、”,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比一个俗气,一个比一个直白,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诗坛到处充斥着这样的无难度写作文本,充斥着这样的口水化成品,又怎么可能体现出语言的创新性来呢?没有语言创新,又何谈先锋诗歌?第二,新世纪诗歌缺乏形式创新。诗歌说到底是一种形式艺术,甚至可以说,在新诗创作中,形式往往决定着内容,新颖的形式可以为诗情的展开和意义的传达提供最为便利的条件,甚至独特的诗歌形式本身有时就是某种独特的内容。对于先锋诗歌来说,形式创新更为重要,一定意义上,是否具有形式的创新,常常是判断一首诗是否具有先锋性的重要条件与标准。在百年新诗史上,那些堪称经典的诗歌文本,如徐志摩《再别康桥》、

7、戴望舒《雨巷》、卞之琳《断章》、穆旦《赞美》等,都是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的。自然,形式的创新与诗歌结构的紧凑和语言的精炼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做到了结构紧凑、语言精粹,其诗歌形式才能显示出特色来;相反,结构散漫、语言拖沓,内容呈现上枝蔓横生,形式本身也是无从构建的。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的创作纪律是极为松懈的,诗人们不太注重审美自律,话语狂欢之作举目皆是,讲究结构设置和形式创新的作品凤毛麟角。新世纪诗歌很少形式上的创新,又有什么先锋性可言?第三,新世纪诗歌缺乏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思想锋芒。先锋诗歌是具有强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