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教科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word单元测试1.doc

2016秋教科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word单元测试1.doc

ID:58233352

大小:8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7

2016秋教科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word单元测试1.doc_第1页
2016秋教科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word单元测试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6秋教科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word单元测试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光总复习教学设计原因:本章知识大部分是动手实验的,但是实验过程又要受天气的影响。导致学生知识点没有掌握扎实,由此选择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下!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月亮(不是)光源。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和遮挡物)。影子总是在物体(背光的一侧)。(太阳、物体顶端、影子的末端三者的位置关系始终在一条直线上。)3.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

2、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医生的额镜、汽车反光镜、潜望镜、万花筒)等。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6.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7.(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8.人们还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

3、光和高温)。9.(凹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会聚光线。(太阳灶、铜镜取火、奥运会圣火火种取得)都是利用凹面镜的原理。10.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也能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发现了氧气。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外部温度约(6千度),内部温度高达约(摄氏两千万度)。1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13.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阳

4、光直射,光强,升温快;阳光斜射,光弱,升温慢。)(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14.阳光下同一物体按(与太阳光垂直摆放),升温比较快。15.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16.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领就越强,吸热能力就越弱。)17.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长短都发生变化)。18.(眼

5、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那就是(瞳孔)。(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19.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有关。20.红色、白色、黑色按反光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是(黑色、红色、白色)。21.潜望镜有(两块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2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正午)影子最短。2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太阳位置高,物体影子短;太阳位置低,物体的影子长。)2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

6、;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25.古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6.影子的产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传播时,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区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27.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光的反射。)28、阳光下,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发生变化)。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29.利用太阳能的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板、太阳能飞

7、机)。30.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万千米。31.影子有什么特点?(答:①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②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③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不同侧面的形状不同,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32.有什么办法能从太阳那里得到更多的光与热?(答:一是使用黑色粗糙的材料,按与

8、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二是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阳光,形成强光与高温。)33.18世纪,(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34.看不见的光线有(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Y(读作伽玛)射线、无线电波等)。英国科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发现紫外线。35.当阳光照射到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