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哲学底蕴.pdf

中国梦的哲学底蕴.pdf

ID:58295972

大小:335.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1

中国梦的哲学底蕴.pdf_第1页
中国梦的哲学底蕴.pdf_第2页
中国梦的哲学底蕴.pdf_第3页
中国梦的哲学底蕴.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梦的哲学底蕴.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湖南社会科学2014/1中国梦的哲学底蕴口路淑英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其深厚的哲学底蕴。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实践是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它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社会实践走出来的伟大理想,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一代叉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的伟大实践与不懈奋斗,中国梦进入崭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结构整体观。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中国梦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造福于

2、全体人民的伟大理想。中国梦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中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从而激发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关键词:中国梦哲学底蕴社会实践正确道路人民群众中图分类号:B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o9~5675(2014)01一O34一O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它侵,各种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处在水深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火热之中;面对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儿女、无数仁义基础之上的,因此它既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虚构的幻人志士开始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

3、的中国梦,并进行了艰想,而是科学的、现实的伟大理想,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苦的探索与奋斗牺牲。一、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国情与时代的统一、个体与全体的统戊戌变法失败后,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于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中国梦是当今时代13亿多中国人1900年写了《少年中国说》。在文中,他指出:在清末腐朽无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理想的大众能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成为“老大帝国”:国为待亡之国,民化、通俗化的科学表述。为待死之民。他热切希望与追求将来实现“少年中国”梦:“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一、中国梦是中

4、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出来的伟大理想,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关于社会实践是第一的基本的观点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来自于实国,与国无疆!”Ⅲ粱启超的“少年中国”梦,表达了近代中国践;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中华民族伟大人民对于国家、民族强大的希望,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中国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伟大理人民对于国家强盛的期盼,的确鼓舞国人志

5、气,振奋国人精想,是建立在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中国近代,170多年神。前,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以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国中国伟大革命先行者、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帝国主义的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3年高校党建重点资助课题“加强独立学院党的建设和‘中国梦’实现研究”(项目编号:2013BMZDI)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路淑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教授,博士,广东珠海,519087。34哲学·政治制定了民族主义、民权

6、主义和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学说。孙智慧的结晶,它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中山为实现“国强民富”的中国梦奋斗了一生,唤醒了中华民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把马列书本当教条,不照搬族的独立梦、富强梦和民主梦。外国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走自历史证明,无论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还是康有为己的道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的世界“大同”梦,由于没有找到一条到达梦想的正确道路,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还只是一个梦。同样,孙中山的“恢复中华”的强国富民梦,也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

7、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因客观条件等原因,未能实现。尽管如此,它们却给后继者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到许多启迪、教训与思考。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人民的基本结论”。_2伟大革命斗争的社会实践的深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条道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向前中国梦的内涵,也不断深化、丰富与发展。推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我国正处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翻开中国历史的新的一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论断,并强调这是一个很长的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

8、国实际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实践历程,经历不能超越实际、超越阶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