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市一中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pdf

安徽铜陵市一中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pdf

ID:58323569

大小:37.4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9-11

安徽铜陵市一中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pdf_第1页
安徽铜陵市一中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pdf_第2页
安徽铜陵市一中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pdf_第3页
安徽铜陵市一中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pdf_第4页
安徽铜陵市一中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铜陵市一中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铜陵市一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反对掠夺,拯民疾苦、追求平等,无为而治、避世出尘,提倡包容、遵循规律,和谐处世、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

2、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③“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④“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①④③②、②③①④、③①②④、④①②③、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

3、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三纲五常、天人感应1/14、民贵君轻、和谐中庸、“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世界本原之争、治学方法之争、理气关系之争、道统思想之争、中国古代礼俗,

4、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提倡经世致用

5、的学术精神、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汉代儒学的主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张、陆王心学的思想、程朱理学思想、公元前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

6、这反映出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2/14、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

7、作用、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普罗泰格拉等人在政治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约定论”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对贵族的重视、对自然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瑞士牧师慈温利()(~)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温利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慈温利是民族英雄、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启蒙运动冲击传统

8、教权、“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