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PPT课件.ppt

《经络总论》PPT课件.ppt

ID:58399351

大小:2.86 MB

页数:85页

时间:2020-09-07

《经络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经络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经络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经络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经络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络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经络总论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2.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4.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5.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6.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7.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2.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4.经络的

2、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5.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重点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论述。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和体表及沟通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经脉络脉意义路径网络经络中的地位主干部分分支分布纵行的(直大深长)主要是横行(横小浅短)深度深浅数量少

3、,有一定数目除十五络脉外多无具体数目功能上主导作用,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补充作用、纽带作用起渗濡灌注气血的作用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是针灸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基本概念的产生极其对气血运行的认识经络理论是古人对人体和自然现象长期观察、体验和认识的结果。一、血、气、脉、经络等名词的出现二、对气血运行的认识(一)针灸、按摩的感应(二)气功的行气(三)疾病的证候临床上,一些病症表现为沿着一定的路径分布。(四)穴位的主治作用针灸治疗,从局部的“以痛

4、为腧”发展到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来选穴(五)解剖知识第二节经络学说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经络学说的形成1.对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2.对腧穴功效的总结3.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4.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5.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经气的活动,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包括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经络系统和经气马王堆《脉书》包括《足臂

5、十一脉灸经》和《阳明十一脉灸经》两部经脉学专著,是现存最古老的经脉学专著一、经络与手足阴阳根据阴阳的盛衰,一阴一阳又可以衍化为三阴三阳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经脉分布上肢内侧、掌心侧分布手三阴经上肢外侧、掌背测分布手三阳经下肢内侧分布足三阴经下肢外侧分布足三阳经二、经络与脏腑《灵枢经脉》对十二经脉的命名增加了脏腑的要素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的命名以手足、脏腑、阴阳三部分组成。A脏腑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概括。B手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手……经”“足……经”。C阴

6、阳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三、经络与自然界“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主导思想:人是天地之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界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对应的有机整体,并且受相同规律的支配,即同构、同律《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经络与河流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河水灌溉土地,滋养万物;经络中的气血上下内外循环流动,濡养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流淌的河水受同样的自然规律支配。阴阳是宇宙变化的总规律,四时寒暑更替是阴阳相互消长转化的具体体现。天气寒冷则水凝为冰,天热

7、则冰释水流,人体气血运行也是如此第三节、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分布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部分组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浮孙数”。“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络脉。一、十二经脉十二脏腑所属经脉,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又称为“正经”。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阴阳”再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

8、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三阴”“三阳”之间有对应关系,即太阴与阳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部位经脉分布前面面、额部阳明经侧面耳颞部少阳经后面头顶及枕项(面颊)部太阳经巅顶部厥阴经1、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2、躯干部:部位经脉分布前面胸腹部第一侧线0.52第二侧线24第三侧线46足少阴肾经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