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培训要决的主要问题.doc

通过培训要决的主要问题.doc

ID:58469274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5

通过培训要决的主要问题.doc_第1页
通过培训要决的主要问题.doc_第2页
通过培训要决的主要问题.doc_第3页
通过培训要决的主要问题.doc_第4页
通过培训要决的主要问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过培训要决的主要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过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解决拓展阅读与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没有时间的矛盾。2、如何解决课堂互动与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矛盾。3、应该建立怎样的阅读教学体系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4、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问题。5、怎样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才算合理有效。6、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才有效。1、对拟解决问题的概括表述2、是来自实际教学中的突出问题3、内涵明确边界清晰问题生成过程反思、原因分析及本次解决问题思路 最近几年,学校给数学、英语、理化每天都安排一节辅导课,学生每天只有一节自习课用于做各科作业,其他自习课都被安排成了辅导课,语文学科成了边缘化学科,学生在课外也

2、没有时间阅读。如何拓展阅读成了目前最为困惑的事情。而语文教学都要在课堂上完成,如果课堂互动就让许多的教学内容难于完成,提高成绩就又成了一大困惑。另外,老师忙于改作文、备教案,阅读时间较少,阅读量也跟不上去,对阅读教学也没有科学系统的体系,也不知道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些困惑的产生源于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此前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比较零散,没能形成体系,没能检测到效果来。1、问题产生的时间、程度及教学障碍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3、此前解决问题的尝试及未能如愿解决的原因4、解决问题思路明确  此次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1、解决拓展阅读与学生学习

3、任务繁重没有时间的矛盾。2、解决课堂互动与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矛盾。3、明确应该建立怎样的阅读教学体系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4、明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方法。5、明确怎样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才算合理有效。6、作文教学实效性的解决。1、对核心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2、相关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3、标志问题解决的物化成果 解决问题的路径、计划与举措 一、挖掘校本资源,充实阅读教材。新课程让我们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变化莫过于教材的变化。与过去的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浓郁的人文气息,选文的精美时尚,编排体系的别具一格,都深深吸引了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但是新课程的高能力要求,绝不

4、可能通过有限的教材训练来达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自主提高的过程。因此,课外阅读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所要达到的目标,无论是阅读的信息量,还是课外阅读所达到的能力要求都要提高许多。作为边远农村初中,提供阅读的条件有限,作为农村初中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这是我们一线教师不争的事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作为一个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来研究,让师生在专题研究中共同寻找,解决信息渠道会有许多。首先是办好学校图书室,还有就是利用好电脑室。如果教师能根据阅读信息补充,那会更直接,学生的收效又会因其较强的针对性而更大一些。二、课内阅读教学的困惑1、

5、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我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叶圣陶1、如何利用预设课程、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及岗位实践2、结合培训周期的问题解决计划、安排3、体现特色与个性的实践策略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

6、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

7、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

8、"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2、教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