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反应器系统技术要求.doc

微通道反应器系统技术要求.doc

ID:58486493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3

微通道反应器系统技术要求.doc_第1页
微通道反应器系统技术要求.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微通道反应器系统技术要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通道反应器系统技术要求一、技术要求1、★整体要求:合成反应系统包含可相互独立的反应物通道,独立的反应物通道不小于6个。2、★反应器支架可灵活配置反应模块的数量(不少于4个),含不少于8个入料与收集接口,4个换热流体接口。3、★反应器可通过两个恒温循环器与密封隔热板分隔实现两个温区,两个温区各自的控制区域可灵活设置。4、★反应模块为三层结构,上层为底板,中间层为混合或反应通道,下层为换热通道。模块均采用碳化硅材质,成型工艺采用扩散焊接技术,整体成型,保证气密性和耐高压性能,为了避免金属溶出性污染,模块中间不得安装金属连接件。5、★反应器包含多组碳化硅模块,包含混合模块及反应模块,

2、可执行A+B→P或A+B→P’+C→P,混合模块也可用作猝灭模块,用于反应停止或降温。6、★反应通道结构设计能够在强化传质的同时减少返混,保证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的一致性,要求提供内部结构图。7、热传导率:≥100W/mK(温度200℃范围内)。8、耐腐蚀性:反应器的触液材质能够耐反应器操作温度下的硫酸、氢氟酸、氢溴酸、强碱等物质。9、年损失率:≤0.1mm/年(120℃1:1HF/HNO3条件下测试)。10、工艺侧工作温度范围:-20-150℃,换热测温度范围:-20-150℃。11、工艺侧压力范围:0-25bar,测试压力75bar,提供压力检测证书;换热侧压力范围0-5b

3、ar。12、通量:0.2-20mL/min。13、★反应器内体积:0.95-13.5ml,单板的最小持液量不大于1ml,单板的最大持液量不大于4.8ml。14、★反应通道尺寸不大于1.4×1.4mm,预热通道尺寸不大于1×1mm。15、停留时间:2.7sec-60min。16、反应器配件要求:进、出料管路及背压系统均采用抗腐蚀、耐压材质,保证气液反应、液液反应的进行。二、配置要求1、主反应器(含阳极氧化铝支架)2、A+B型碳化硅预热混合模块3、P’+C型碳化硅预热混合模块4、碳化硅反应模块5、背压系统(16bar)三、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1、技术支持:生产厂家技术工程师进行仪器的安

4、装调试和免费培训3名以上操作人员,培训时间根据用户实际情况来定,内容包括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基本操作、维护知识及实验的应用与开发。前期使用供应方派专业技术人员陪用户技术人员共同操作仪器,直到用户使用人员可独立进行操作为止。供应商应提供仪器应用的详细应用资料,用户能够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实验研究。2、售后服务:(1)一年保修期,保修期从最后一个项目调试成功并经使用方验收合格签字之日起计算,保修内容包括整机及所有相关用品;(2)在接到用户的服务申请后,供应方应在2小时内电话响应,需到现场解决的,维修工程师应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3)质保期内所有服务免费;(4)质保期外,用户可根据需

5、要重新与供应方签订产品维护协议,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无正当理由,供应方不得拒绝。供应方至少保证20年时间的仪器易耗品和配件的正常供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