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余文森.ppt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余文森.ppt

ID:58561253

大小:237.01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9-06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余文森.ppt_第1页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余文森.ppt_第2页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余文森.ppt_第3页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余文森.ppt_第4页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余文森.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余文森.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应对高中新课程挑战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1校本研究的理论认识校本研究的发展意义校本研究的实践要点2一、校本研究的理论认识(一)校本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二)校本研究以校本为基础和前提(三)校本研究以教师为教学研究的主体3(一)校本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两大价值: 揭示规律、深化认识(着眼点)理论研究 解决问题、改善实践(着眼点)实践研究教学研究:教学理论研究以教学为对象教学实践研究4校本研究是实践研究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归宿。从研究的问题来源看,校本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于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需要

2、;从研究的过程来看,校本研究是学校教师在自己教育教学中进行的,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从研究的目的来看,校本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5可以说,实践性是校本研究的最根本的特征。对中小学而言,不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不能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6校本的要义:学校本位1.为了学校2.在学校中3.基于学校(二)校本研究以校本为基础和前提7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走向校本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走向。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

3、。校本研究必须从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把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8(三)校本研究以教师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校本研究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所谓“教师研究”并不是“关于教师的研究”,或者“在教师的配合下进行研究”,或者“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而是指由教师、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展开的教改探究活动,是教师关于教学生活意义的持续不断的体验感悟与发现过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在教学之外去做另外一件事,而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成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9教师研究的特性:1.主动性2.反思性3.日常性10教师研究所面

4、对的不是与教师无关的事实、自然现象,而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直接感受到的疑虑、迷惑与心理困境,是教师无法回避的、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研究是一种工作驱动!为此,教师研究强调教师的体验、理想、情感、态度渗透在整个研究过程之中。这也是教师研究人文性的体现。1.主动性112.反思性教师研究主要指向自我,对自身专业生活现状、教学惯例保持一种批判反省的态度,不断澄清、质疑自身教学惯例行为背后的预设、信念、思维模式,开启新的视野,倾听内在的心声,激发对教学生活意义的追寻与感悟,重建新的自我。123.日常性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要逐渐进入到日常的层面,指向天天进行的日常教育教

5、学生活,藉以产生持续变化的累积效应,而不是某一两次点缀式的耀眼活动。教师的研究是形成性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性的、没有终点的。13二、校本研究的发展意义——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生涯的根本保证14(一)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1.教学与研究的一般关系:“共生互补”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究的“参与”、“介入”才会不断改变教学的行为、状态、习惯;不断提升教学的品质、水平、境界。152.新课程背景下的特殊意义: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没有现成的药方,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研究的“伴随”和“引领”,会寸步难

6、行。②教学改革的“高原现象”需要研究来突破。③教学改革的问题需要研究来解决。16——认同、接受新理念,也按新课程理念去实施,但能力、经验不足,实施过程中偏离既定(正确)方向,出现了效率、效果问题。——按新课程理念去实施,但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出现了偏差,缺乏对新课程及自身现实的洞察与理性思考,所以实施中出现了问题,突出表现为表层化(形式化)、绝对化、庸俗化的问题。17(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校本研究: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使教师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意义,具有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功能。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归

7、根到底要落脚于自身及其日常教学。脱离日常教学实践、不能转化为职业生活方式的所谓“专业提高”是不可持续的,甚至只能是昙花一现。18新课程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标志:——确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学信念;——构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形成了驾驭新课程教学的有效经验、教育智慧;——具备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和能力;——产生了很多个性化的教学故事和案例。19(三)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生涯的根本保证重复而又繁忙的教学生活节律容易滋生匠气和惰性,使教师形成职业倦怠。它不仅可能销熔教学生活原本的别开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