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人物介绍.ppt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

ID:58561718

大小:18.4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9-06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1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2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3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4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5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6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7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8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9页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张之洞-人物介绍.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之洞人物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一)家世张氏是世宦之家,四世为州县官。张之洞父张瑛,嘉庆时举人,后在贵州州县长期任职,长期任兴义府知府。与胡林翼、鹿丕宗(鹿传霖之父,河北定兴人)并称道咸贵州三贤吏。母亲朱氏,四川和州知州朱绍恩之女。张瑛请名师吕贤基、朱琦、韩超等全国知名学者教授子女,张之洞曾向胡林翼求学。张瑛家法是“俭约

2、知礼”,张英本人为官廉洁,善听讼,善治盗,兴义仓,办书院。喜读书,性好学,这些无疑影响张之洞,张氏学有所成与家训直接相关。张父对张之洞品行有重要影响:如廉洁、勤奋、忠诚、读书思考、实干、士人本色等等。(二)张之洞主要政绩13岁回直隶南皮参加童生考试,中秀才,入县学;16岁顺天府乡试第一名;17岁回贵州与父共守兴义,父病死。26岁会试第三名进士探花(慈禧发现),中间因张之万主持失去两次机会。授翰林院编修,步入仕途。1866(31岁)-1876年间,主持四川、浙江乡试,任湖北和四川学政,简拔一批人才,修建湖北经心书院、四川尊经书院。编撰《輶轩语》《书目答问》。《輶轩语》是指导

3、学子如何做人、如何读书及科举应试的基本道理和方法。目的是“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学问文章,足为师表。1876回京,成为清流牛角。清流主要人物李鸿藻、张佩纶、张之洞、黄体芳、陈宝琛、王懿荣、宝廷。继统之争、中俄伊犁之争显外交能力、四川东乡案、庚辰午门案1881年45岁,山西巡抚。转为洋务派。1884年48岁两广总督。中法战争,居中调度,制定战争策略。举办水陆师学堂,新法练兵,建军事企业;支援台湾作战;筹建铁厂、纺织厂等。建广雅书院。1889年53岁,调任湖广总督。建汉阳铁厂,马鞍山煤矿、萍乡煤矿、卢汉铁路、大冶铁矿、大冶水泥厂、湖北枪炮局、建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

4、局,建官钱局、铸钱局、银元局,筹建江浙铁路、川汉铁路,造纸厂、皮革厂、呢毯厂等,形成中国重工业、纺织工业、军工工业体系。练新军,办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工艺学堂,进行课程改革,请外籍教师。鼓励游学。1898年4月(62岁),《劝学篇》发表,提出稳健变法,中体西用,权衡新旧,会通中西。改革教育体制和内容,设立湖北师范学堂、文高等学堂、武高等学堂、文武普通中学、方言学堂、工艺学堂、勤成学堂等,办三江师范学院、两湖师范学堂、育婴学堂、蒙养院。开办印刷局、水电公司、办报,设立警察,湖北矿务总局,改湖北枪炮厂为湖北兵工厂。1901年(65岁),主稿《江楚会奏变法三

5、折》。1907年,军机大臣。二、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张之洞在湖北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培养一批新式人才,深受社会欢迎,成为通晓学务第一人。(一)特别重视人才培养,特别重视教育(二)建立近代教育体制1、建立新学制:督鄂时期:州县设小学校及高等小学校;府设中学校;省城设高等学校;京师设大学校。后增加蒙学堂。1902年《癸卯学制》:三段七级初等教育阶段:蒙养院、初等小学(7岁入学,期限5年)、高等小学三级(4年);中等教育阶段:中等学校一级(5年);高等教育阶段:大学预科、分科大学、通儒院三级(高等学堂3年,大学堂3到4年)。另设: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外语教育。师范教育分初

6、级高级,初级师范相当于中学堂,高等师范教育相当于大学堂。实业学堂设艺徒学堂、初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与初小、高小、中学、高教相对应。外语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京师设译学馆,外省设方言学堂,学制5年。另有进士馆、仕学馆,为官员进修中心,不属于国民教育。2、制定课程内容(见图表)3、张之洞所建立的学校1869,经心书院,武昌1874,尊经书院,成都(杨锐、张澜,吴玉章、谢无量等,国立四川大学前身)1882,令德堂,太原(山西大学)1884,黄埔博学馆,黄埔1886,广州鱼雷学堂,黄埔1887,广雅书院,广州1887,广东水陆师学堂,黄埔(黄埔博学馆改)1889,

7、广东洋务五学,黄埔1890,两湖书院(经心书院改),武昌(蒯光典翰林,梁鼎芬,黄绍箕京师大学堂总办,姚晋圻湖北教育厅厅长,沈曾植地理学家,李维格汉阳铁厂总办,华蘅芳数学家等等教师,学生黄兴等)1891,方言商务学堂,武昌(武汉大学前身)1891,算术学堂,武昌1893,自强学堂,武昌(武汉大学前身)1893,储才学堂,南京1896,南京陆师学堂,南京1896,铁路学堂,南京1896,桑蚕学堂,江西高安县(江西农业大学)1896,湖北武备学堂,武昌1897,农务学堂,武昌(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898,工艺学堂,武昌(湖北工艺学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