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上课ppt课件.ppt

虞美人-听雨-上课ppt课件.ppt

ID:58576370

大小:52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0-20

虞美人-听雨-上课ppt课件.ppt_第1页
虞美人-听雨-上课ppt课件.ppt_第2页
虞美人-听雨-上课ppt课件.ppt_第3页
虞美人-听雨-上课ppt课件.ppt_第4页
虞美人-听雨-上课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虞美人-听雨-上课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虞美人听雨蒋捷讲课人:王雪方导你静静地听过雨吗?雨,年年下,人,年年听。但是,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生活际遇,听雨的感受却是大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此人蒋捷在听雨中的所思所悟。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象。2、分析诗词意象来感悟诗词的深层含义3、把握听雨与作者人生感悟之间的联系。知人论世——蒋捷其人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元易代之际,约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蒋捷年青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宋亡后保持气节,隐居竹山不仕。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现存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虞美

2、人•听雨》即为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思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听雨的时间?地点?人物?情景?思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听雨的时间?地点?人物?情景?思——议1.少年听雨时是怎样的心情?“昏”字写出了怎样的情境?2.壮年听雨时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老年听雨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作者真正超脱了吗?同样的下雨天,同一个抒情主人公,人生的况味却有怎样的不同。展——评明确:歌楼——追欢逐乐红烛——浪漫摇曳罗帐——轻盈绮丽1.少年听雨时是怎

3、样的心情?“昏”字写出了怎样的情境?浪漫、欢乐、温馨“昏”字展现了一种光线忽明忽暗的迷离的感觉,营造了一种似醉非醉的隐约的氛围。将少年无忧无虑,陶醉于青春的盛宴中浪漫不羁的情怀点染的恰到好处。即便有忧愁,也显得悠然、淡雅展——评明确:描绘了一幅独坐舟中,望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失意之情。2.壮年听雨时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展——评3.老年听雨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作者的超脱之语吗?

4、明确:“而今”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僧庐,两鬓白霜,静听屋外阶下点滴到天明,凄凉落寞。壮年时,有涛声、雁声、风声相伴,虽然愁苦,却能慨然。“而今听雨僧庐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那雨打心头的寒苦酸涩,那“一任”的洒脱却是形似解脱而心极难安的境界。“一任”实际上是无法听任,难以去怀的表现。表面上看,似乎大彻大悟,事实上心境依然不能解脱:国事难忘,家是难忘。“点滴到天明”实际上是点滴到心头。所以说“一任”语似超脱,实则沉痛之极。我是点评家1、结构: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本词以时间为序,以听雨为线索,分别撷取了三段时光:青年、壮年、暮年;三个地点:歌楼

5、、客舟、僧庐;三种人生:浪漫、漂泊、孤寂;三种不同的国家命运:苟安、沦丧、灭亡。2、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1)、“上”:青年浪漫,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2)、“中”:壮年漂泊,但尚未绝望,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3)、“下”:晚年孤寂,着一“下”字,极为恰当。小结: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际遇,以及时代变迁暗含其中。这首词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请你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象征:A、“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是人世间凄风苦雨的象征。B、不同的意象象征了不同的人生。C、不同时期的人生又象征着不同时期的国

6、家命运。4、衬托:今昔对比(1)、反衬:少年听雨对晚年听雨起到反衬作用。(2)、正衬:中年听雨对晚年听雨起到正衬作用。用对比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两首词在艺术手法和思想主题上有什么相同点?明确:这两首词皆以回忆对比、映衬层进的手法倾吐、宣泄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生命的强烈体验和真情感悟。在文学史上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双壁”乃是对浩瀚宇宙、深邃时空、悠悠岁月中生命历程以及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叩问;是词人历经人间悲欢离合,饱尝人世酸甜苦辣

7、之心灵悲歌的吟唱;是洗净铅华,过滤青涩,彻悟生命的青春祭奠。检1.请在下面空白处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简析这首词的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正衬作用。欢乐失意无奈布置作业背诵全诗。写一篇80字的赏析。谢谢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