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的用法-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docx

文言文之的用法-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docx

ID:58578067

大小:13.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19

文言文之的用法-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docx_第1页
文言文之的用法-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docx_第2页
文言文之的用法-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docx_第3页
文言文之的用法-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docx_第4页
文言文之的用法-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之的用法-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文言文之的用法

2、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之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文言文之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之作为代词的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

3、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文言文之作为动词的用法  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

4、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文言文之作为助词的用法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

5、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