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ID:5860581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6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_第1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_第2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_第3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_第4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结构理论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结构理论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结构理论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结构理论摘要: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早期避免商业过分集中和旧城改造而采用的较好结构形式。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临街的建筑在底部设置商店、餐厅,学校的学生宿舍底部需设置大空间的自行车库等,而上部各层为住宅、学生宿舍,这些建筑采用了底部一层或二层为框架-抗震墙、上部为砌体墙承重的结构形式,由于该结构形式性价比较高,且具有比多层钢筋混凝土

2、框架结构造价低和便于施工等优点,对于欠发達地区及中小型城镇,这类结构在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及现实意义。本篇文章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设计,对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构体系要求、抗震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关键词:底部框架-抗震墙;抗震性能;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抗震构造措施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农村城镇化及乡镇城市化的过程中,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砌体房屋仍在继续兴建。由于该类房屋上、下采用了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组成的复合结构,对于抗震性能是不利的。在历

3、次的地震震害中,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中,其震害是较为严重的。  根据该类房屋的特点,结合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经验,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结构体系、薄弱层和过渡层、抗震能力匹配性和增强房屋整体抗震能力的合理设计,确保设计满足“小震”不坏,设防烈度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的底部设置了足够数量的抗震墙,其底部有较大的侧向刚度,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向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上部砌体房屋具有较大的抗侧力刚度和

4、一定的承载能力,但耗能和变形能力相对较差。越靠近底部的砌体墙体所需承受的地震剪力越大,故底部框架层上方的过渡楼层墙体比较容易在地震中发生剪切破坏。据近十几年来对这类结构的一系列试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大量的工程经验,得出这类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底部框架-抗震墙、过渡层及过渡层以上各层砌体的能力。过渡层受力比较复杂,担负着传递上部的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的作用,同时受底部框架-抗震墙的弯曲变形影响,致使过渡层侧移增大,使纵向墙体容易产生水平裂缝。因此,从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概念出发,应解决该类房屋的抗震能力的合

5、理设计,采用足够的抗震构造措施,确保房屋的安全稳定。  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3.1抗震性能应均匀匹配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结构,具有与同一种抗侧力体系构成的房屋不同的受力变形和薄弱楼层判别的特点。这类房屋的底部与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宜均匀匹配,必须避免出现特别薄弱的楼层。这类房屋结构的抗震能力不仅取决于底部框架一抗震墙和上部砌体各自的抗震能力,而且还取决于两者之间抗震能力的匹配程度,即不能有一部分太弱。抗震墙部分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在地震

6、力作用下不致于发生集中的严重的脆性破坏,而上部砌体部分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比较差,在地震力作用下若出现薄弱楼层,将会产生集中的严重的脆性破坏,因此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解决好房屋下部与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力匹配性。  3.2结构体系的要求  抗震结构体系要求传力合理,传力路线不间断,且受力明确,使结构的抗震分析与在地震时实际反应更加相符合,是布置结构抗侧力体系时首先要考虑的条件之一。  3.2.1底部抗震墙布置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底部受力比较复杂,而底部的严重破坏将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加上地震倾覆力矩

7、对框架柱产生的附加轴力使得框架柱的变形能力有所降低,因此对底部抗震墙的设置要求较高,在底层或底部两层均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加强底部的刚度,使底部形成具有两道防线的框架-抗震墙体系,抗震墙应布置在上部砌体结构有砌体抗震墙轴线处,并应是贯通底部两层,沿两个主轴方向均匀对称布置,防止扭转影响。抗震墙的间距不能过大。为了增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耗能能力、利用墙板的稳定,应把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成带边框的钢筋混凝土墙,以保证抗震墙破坏后,周边的梁和边框柱仍能承受竖向荷载。底部抗震墙

8、的布置还应使过渡层与其下层的侧向刚度接近,并保证过渡层的刚度大于其下层刚度。底部为一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时,第二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值,Ⅵ度、Ⅶ度时不应大于2.5,Ⅷ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得小于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时,第三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比值,Ⅵ度、Ⅶ度时不应大于2.0,Ⅷ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得小于1.0。避免结构出现薄弱层。  3.2.2底部框架的布置  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