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ppt课件.ppt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ppt课件.ppt

ID:58642316

大小:18.40 MB

页数:58页

时间:2020-10-05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1页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2页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3页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4页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鼻腔鼻窦解剖、变异 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许庚中山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鼻腔外侧壁解剖窦口鼻道复合体一、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邻近区域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半月裂、前筛上颌窦自然口鼻囟门窦口鼻道复合体模式图蝶窦中鼻甲基板额窦筛漏斗筛泡后组筛窦窦口鼻道复合体冠状观Ma.额窦Ut.筛漏斗Spm.额隐窝Spu.半月裂Spb.筛泡Sppc.中鼻甲基板Sppr.最后筛房窦口鼻道复合体中鼻甲鼻内窥镜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中鼻甲---筛骨结构水平部:与筛骨主体连接--中鼻甲附着部前翼--水平位,筛窦内侧,附着于筛顶与筛板连接处后翼--下降位,向外分隔前后筛房,连接纸样板--中鼻甲基板垂直部

2、:悬垂于鼻腔中部,由前向后逐渐下降,尾端位于蝶窦前壁下部之前中鼻甲尾端位于蝶窦前壁下部之前中鼻甲解剖变异:泡状中鼻甲中鼻甲解剖变异:泡状中鼻甲泡状中鼻甲感染及引起上颌窦口阻塞中鼻甲解剖变异筛甲气房筛甲气房感染中鼻甲解剖变异中鼻甲反向弯曲中鼻甲反向弯曲高台型筛板上颌窦分隔中鼻甲解剖变异与鼻窦炎中鼻甲过度气化、反向弯曲中鼻道狭窄、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鼻窦炎发生中鼻甲与手术手术内侧界限标志筛板和筛顶连接处薄而脆,切除中鼻甲前半部切忌粗暴切除中鼻甲后半部可显露蝶窦前壁开口,其切缘相当于眶底水平矫正或切除反向弯曲或过度气化的中鼻甲钩突构成中鼻道外侧壁的最前部上缘--半月裂尾端--参

3、与构成鼻囟门和自然口钩突解剖变异:钩突内偏、肥大导致中鼻道狭窄,引流障碍钩突的解剖变异:钩突外偏钩突外偏引起筛漏斗狭窄,上颌窦引流不畅钩突与手术切除钩突是内窥镜鼻窦手术常规进路切除外偏钩突时,易损伤泪道和纸板上断切除不彻底,影响额隐窝引流下端切除不彻底,影响观察、处理上颌窦影响上颌窦引流易发生术后粘连中鼻甲附着部额窦开口筛窦开口半月裂上颌窦自然口下鼻甲附着部后囟门前囟门钩突筛突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的骨性解剖鼻囟门的解剖位置翻开钩突下段后,显示鼻囟门和上颌窦自然口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切除钩突,沿下鼻甲由前向后寻找切除后囟门和前囟门切除钩突越彻底,上颌窦自然口暴露越好,

4、扩大术越方便切除后囟门较安全,切除前囟门应注意不要损伤泪骨鼻前颅底解剖筛窦手术的关键部位筛顶与筛板的联接方式筛顶筛板中鼻甲鸡冠倾斜式连接高台式连接筛顶与筛板的连接方式筛顶与筛板的连接方式倾斜式连接高台式连接筛凹脑脊液漏筛顶与筛板的连接顶面观(高台式)筛顶与筛板连接的研究(100具颅骨)连接方式:双侧高台式:56具一侧高台式:33具筛顶与筛板的高度差:最大值:5.20mm最小值:1.35mm出现率:56-89%平均:3.65mm高台式连接与手术脑脊液漏筛凹内侧壁薄而脆,易损伤额隐窝界限内界:中鼻甲外界:纸样板上界:筛顶前界:额突和额窦后壁后界:筛泡基板窦后壁额

5、隐窝的解剖关系额窦额隐窝中鼻甲筛前动脉前颅底筛泡顶纸样板额隐窝解剖变异额隐窝过度气化阻塞额窦引流额窦炎额隐窝与手术不要把额隐窝误认为额窦额隐窝不清除干净,额窦炎不会改善手术中清理额隐窝良好手术后额隐窝开放引流蝶窦区域解剖最后筛房与视神经Onodi气房外侧壁上存在视神经结节的最后筛房视神经结节:视神经在最后筛房外侧壁上形成的隆起位于蝶上筛房外侧壁的视神经管隆起Onodi气房Onodi气房的出现率:48%如以视神经管与蝶窦毗邻者为基数,出现率为84.2%。管型3视神经结节的类型半管型12压迹型33视神经结节的高度:4.65--0.30mm视神经结节骨壁厚度:1.10--0.

6、20mm蝶窦内管型视神经管A.视神经管B.颈内动脉AB蝶窦与视神经管蝶窦外侧壁视神经隆起的出现率:47%如以视神经管与蝶窦毗邻者为基数,出现率为77%(47/61).管型1视神经管隆起类型半管型14压迹型32蝶窦内视神经管隆起高度:4.30--0.30mm蝶窦内视神经管骨壁厚度:1.30--0.25mm蝶窦外侧壁黑箭头:视神经管白箭头:颈内动脉小黑箭头:蝶窦前壁缘蝶窦与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压迹在蝶窦内的解剖和影象位置(1)颈内动脉压迹在蝶窦内的解剖和影象位置(2)蝶窦与颈内动脉多数颈内动脉在蝶窦内形成一条自后向前凸向窦内的隆起隆起骨壁很薄(1mm左右)隆起骨壁可有自然缺损(

7、8-4%)蝶窦内颈内动脉隆起的特点出现率:55-77%多数为压迹型:高度:0.20--3.45mm厚度:0.15--4.10mm半数以上的高度和厚度均小于1mm。颈内动脉各段压迹出现率不同,鞍前段出现率最高、骨壁最薄。颈内动脉颈内动脉颈内动脉与视神经结节的位置关系发育良好的最后筛房外侧壁上可能出现两个隆起,两者呈开放的“八”字型排列,视神经结节居前上,颈内动脉隆起位于后下。如果后筛房发育差,两个隆起则可能都出现于蝶窦外侧壁。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同时位于蝶窦视神经与颈内动脉隆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