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康桥.doc

我所知道的康桥.doc

ID:58657477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16

我所知道的康桥.doc_第1页
我所知道的康桥.doc_第2页
我所知道的康桥.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所知道的康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所知道的康桥教学目标:1、了解徐志摩的生平以及他和康桥的文化渊源2、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3、理解文中的“极其肤浅的道理”4、通过具体段落分析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的“极其肤浅的道理”2、通过具体段落分析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导入: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有一首诗脍炙人口,“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学生集体回答,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说到徐志摩,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徐志摩曾经和林徽因有一段情,而这段情在哪里发生的呢?就在我们刚才的那首诗里提到

2、的——康桥,那么康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康桥到底和徐志摩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徐志摩的一篇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一、康桥介绍首先我们先对康桥进行大致的了解:通过ppt显示:康桥,今译剑桥,是英国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也是英国著名高等学府剑桥大学所在地。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共培养出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3位英国首相,学校本身没有一个指定的校园,它下属的31个学院以及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建在镇上的剑河两岸,而学院往往是既不设围墙,也不挂校牌,只是靠一组组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建筑群来区分。

3、到了剑桥镇就是到了剑桥大学,它是一座开放的校园。二、徐志摩与康桥的渊源在来到康桥之前,徐志摩曾在美国留学两年,后来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来到英国,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政治。从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两年的康桥生活凝结成了徐志摩一生中不可磨灭的“

4、康桥情节”,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无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情结充分体现在徐志摩的作品中,1922年回国之前作《康桥再会吧》,1925年回到康桥,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重游英国,在回国的船上,作诗《再别康桥》。三、整体感知过渡: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散文,但是细细分别,每篇又各有不同,《金岳霖先生》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而这篇《我所知道的康桥》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板书写出)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是写景,哪些地方是写情,带着这个问题,大家自读文章

5、。自读文章,时间10分钟,解决以下问题:1、生字注音,ppt出示2、哪些小节侧重写景?哪些小节侧重写情?明确:第2节:康河的景色。第3节:康河两岸的景色。第4节:康河泛舟时的景色。第2、3、4节:康河景色。第5、6、7节:徐志摩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并感悟出:生活的真愉快来自自然。第8、9、10、11节:康桥周边的景色。第12节:作者抒发对康桥的钟情与眷恋。四、细读文章,分析鉴赏这篇散文景色描写很有特色,下面我们首先来鉴赏文中的写景部分。阅读第2、3、4、8、9、10、11节,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

6、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明确:比喻、排比、拟人、回文2、在人称使用上,作者运用了第几人称?明确:第二人称,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学生回答完,再进一步问:2、作者对康桥风景的描绘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ppt显示或者看书:“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便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明确:作者写景,并不是客观的去描写景物,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即景中有情。3、之前我们介绍康桥大学的时候,了解到这所大学创建于1209年,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并

7、且培养过许多名人学者,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对于这些丝毫没有提到,反而却花大量的笔墨描绘她的风景?明确:康桥如画的风景对徐志摩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而意义在哪,下面我们来看看文中抒情的段落。阅读第5、6、7、12小节,思考;4、文中所说“极其肤浅的道理”是什么意思?这个道理和康桥有什么关系?说说你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明确:肤浅的道理是:不完全遗忘自然是医治人们苦恼烦闷的一张轻淡的药方。和徐志摩的关系在于:是康桥给了他感悟,没有过过康桥的日子,就不会有这样的自信。康桥美丽的自然风光不仅给了他感官的享受,更给了他精神的愉悦和

8、心灵的升华。5、这几个小节中,作者都是在抒情吗?有没有写景?明确:情中有景因此这篇散文是情景交融的。五、语言分析有人说徐志摩的语言“浓的化不开”,有人说他的散文具有“脱俗的光彩”,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1、教师读第7节中的句子。“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读慢一些,让学生体会。明确:长句,把读一个句子的时间拉长,节奏放慢,深婉曲折。2、教师读第5节:“天上星斗的消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