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ppt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ppt

ID:58681595

大小:2.75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0-10-05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spectrometry5.1概述5.2基本原理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2.分子振动3.谱带强度4.振动频率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5.3红外光谱仪器5.4试样制备5.5应用简介5.1概述1.定义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红外光谱。主要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于定量分析。光谱区与能量相关图双原子分子能级跃迁示意

2、图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红外光谱以T~或T~来表示,下图为苯酚的红外光谱。T(%)2.红外光区划分红外光谱(0.75~1000m)远红外(转动区)(25-1000m)中红外(振动区)(2.5~25m)近红外(泛频)(0.75~2.5m)倍频分子振动转动分子转动分区及波长范围跃迁类型(常用区)3.红外光谱特点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IR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4)定量分析;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6)

3、分析速度快。7)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5.2基本原理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分子吸收辐射产生振转跃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条件一: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振动跃迁所需能量相等。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分子振动能量E振是量子化的,即E振=(V+1/2)h为分子振动频率,V为振动量子数,其值取0,1,2,…分子中不同振动能级差为E振=Vh也就是说,吸收光子的能量(ha)要与该能量差相等,即a=V时,才可能发生振转跃迁。例如当分子从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1),此时V=1,即a=条件二:辐射与物质之间必须有耦合作用磁场电场交变磁场

4、分子固有振动a偶极矩变化(能级跃迁)耦合不耦合红外吸收无偶极矩变化无红外吸收2.分子振动1)双原子分子振动分子的两个原子以其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与核间距相比)作周期性“简谐”振动,其振动可用经典刚性振动描述:k为化学键的力常数(N/cm=mdyn/Å),为双原子折合质量如将原子的实际折合质量(通过Avogaro常数计算)代入,则有影响基本振动跃迁的波数或频率的直接因素为化学键力常数k和原子质量。k大,化学键的振动波数高,如kCC(2222cm-1)>kC=C(1667cm-1)>kC-C(1429cm-1)(质量相近)质量m大,化学键的振动波数低,如mC

5、-C(1430cm-1)

6、。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又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下图给出了各种可能的振动形式(以甲基和亚甲基为例)。理论振动数(峰数)设分子的原子数为n,对非线型分子,理论振动数=3n-6如H2O分子,其振动数为3×3-6=3对线型分子,理论振动数=3n-5如CO2分子,其理论振动数为3×3-5=4理论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数应与谱峰数相同,但实际上,谱峰数常常少于理论计算出的振动数,这是因为:a)偶极矩的变化=0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b)谱线简并(振动形式不同,但其频率相同);c)仪器分辨率或灵敏度不够,有些谱峰观察不到。以上介绍了基本振动所产

7、生的谱峰,即基频峰(V=±1允许跃迁)。在红外光谱中还可观察到其它跃迁谱峰:倍频峰:由基态向第二、三….振动激发态的跃迁(V=±2、±3.);合频峰:分子吸收光子后,同时发生频率为1,2的跃迁,此时产生的跃迁为1+2的谱峰。差频峰:当吸收峰与发射峰相重叠时产生的峰1-2。泛频峰可以观察到,但很弱,可提供分子的“指纹”。泛频峰3.谱带强度分子对称度高,振动偶极矩小,产生的谱带就弱;反之则强。如C=C,C-C因对称度高,其振动峰强度小;而C=X,C-X,因对称性低,其振动峰强度就大。峰强度可用很强(vs)、强(s)、中(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