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ppt课件.ppt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ppt课件.ppt

ID:58681598

大小:423.5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20-10-05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1大气概述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第二节大气的结构第三节主要气象要素2大气的组成一、干洁空气1概念:大气中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2成分: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稀有气体。3特点:(1)组成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总是维持,(2)干洁空气的平均分子量是28.996,(3)在垂直高度90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所占比例不变4干洁空气中几种有影响的气体(1)臭氧:含量少,20-25km最多;影响气温垂直分布,保护生物(2)二氧化碳:集中于大气底部20公里,因时间和空间而不同(夏季较

2、少,冬季较多;城市较多,农村较少)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大气和地面温度;但含量过高影响会响人类健康。第一节3二、水汽来源: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分布:集中在大气底层,一般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少;且因纬度、地势高低以及海陆的不同而有差异:低纬>高纬、夏季>冬季、湿润地区>干旱地区作用:是大气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气体,产生天气现象;对地面和空气温度产生影响;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三、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1.固体杂质定义:悬浮于大气中的烟粒、尘埃、盐粒等。来源:物质燃烧的烟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及

3、火山喷发的烟尘,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还有细菌、微生物、植物的孢子花粉等。4含量分布:多集中在大气的底层,随时间、地区和天气条件而变化(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冬季多于夏季)作用:(1)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放热,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2)使大气能见度变坏;(3)充当水汽凝结的核心,对云、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2.液体微粒定义:悬浮大气中的水滴、过冷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作用:它们常聚集在一起,以云、雾等形式出现,使能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5四、大气污染定义:由于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废气不加以回收利用的情

4、况下,空气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成分,这就是所说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如下表分类成分粉尘微粒碳粒、飞灰.碳酸钙、氧化锌、二氧化铅硫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硫化氢、硫醇等氮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等氧化物臭氧、过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卤化物氯、氟化氢、氯化氢等有机化合物碳化氢、甲醛、有机酸、焦油、有机卤化物、酮等6大气的结构一、大气的高度严格地说,不存在大气圈的上界。大气圈的垂直范围通常有两种划法:(一)着眼于大气中出现的某些物理现象。大气中极光是出现高度最高的物理现象,因此,可以把大气的上界定为1200公里。(二)着眼于大气密度,用接近于星际的气体密度的高度

5、来估计大气的上界。按照人造卫星探测资料推算,这个上界大约在2000—3000公里高度上。第二节7二、大气的垂直分层观测证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著差异的。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其底界是地面。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因而,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次,也是各种大气研究的重点层次。81.界限:底层是下地垫面,上层随纬度和季节而不同低纬度地区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地区为10-1

6、2公里,高纬度地区为8-9公里任何纬度尤其是中纬度的对流层厚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同大气的总厚度比较起来,对流层是非常薄的,不及整个大气厚度的1%。但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一层却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2.主要的特征:(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铅直梯度: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的数值,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是不一致的,平均而言,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5℃。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叫气温铅直梯度。通常以y表示:y=-dT/dZ=0.65℃/100m9(2)铅

7、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铅直对流运动。空气通过对流和湍流运动,高、低层的空气进行交换,使近地面的热量、水汽、杂质等易于向上输送,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的性质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特别是冷、暖气团交绥的地带,即所谓锋区,往往有严重的天气现象发生,如寒潮、梅雨、暴雨、大风、冰雹等。10(二)平流层1.界限:自对流层顶到55公里左右2.特点:1)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到25公里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5公里高度

8、上可达-3℃;2)气流比较平衡,空气的垂直混合作用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