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抗原(第3章)ppt课件.ppt

第2讲 抗原(第3章)ppt课件.ppt

ID:58703138

大小:4.93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10-04

第2讲 抗原(第3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2讲 抗原(第3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讲 抗原(第3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2讲 抗原(第3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2讲 抗原(第3章)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讲 抗原(第3章)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抗原(第3章,P25)[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的概念与特性。2.熟悉抗原的种类。3.熟悉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4.熟悉超抗原的概念及主要特点。佐剂的含义。一、概述1、抗原(antigen,Ag)的定义抗原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2、抗原的特性指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ActivatedBcel

2、lantibodyActivatedCTL(2)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物质与其所诱生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又叫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3、半抗原(hapten)和载体(carrier)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Hapten)---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完全抗原=半抗原+载体如大多数蛋白质、各种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简单物质,如二硝基酚、细菌的荚膜多糖抗原等半抗原(Hapten)小分子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载体carrier二、抗原的异物性

3、与特异性(一)异物性----是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异物,可以是异种物质,也可以是同种异型物质,及结构改变或与免疫系统隔离的自身成分。抗原物质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的差异就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二)特异性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在免疫原性上在抗原性上免疫学鉴定、诊断、预防、治疗等都是建立在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基础上抗原表位----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1、抗原表位(epitope)的概念又称抗原决定蔟(antigenicdeterminants),指抗原分子中决定

4、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或5-7个单糖、或5-7个核苷酸组成。抗原表位或决定基antigenantigenantigen表位是抗原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结合的最小单位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多价抗原2、抗原表位的类型(1)根据表位结构特点分为两类:顺序表位----即线性表位或连续性表位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构象表位----非连续性表位指短肽、多糖残基等在序列上不连续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COOH123456789101112

5、131415161718NH31920212223242526272829(2)根据T、B细胞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不同分:T细胞表位:TCR识别的抗原表位。TCR仅识别由抗原提呈细胞加工提呈的线性表位,这些表位可存在于抗原物质的任何部位。B细胞表位:BCR或抗体识别的表位。BCR可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线性表位或构象表位,B细胞表位多位于抗原表面,可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表位(半抗原)天然抗原(多价)T细胞表位(载体内)3、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4、半抗原-载体效应与表位在人工抗原中,单独的半抗原(

6、表位)不能诱导B细胞产生Ab,半抗原必须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经载体活化Th细胞,经Th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半抗原的抗体。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Th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这样载体表位就可把T-B细胞连接起来(T-B桥联),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BLTh5、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commonepitope),又叫交叉抗原。AB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

7、应。AB②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如链球菌引发的肾小球肾炎。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的应用①免疫学诊断中应尽量避免发生交叉反应以保证特异性,但有时也可以利用共同抗原代替难以制备的抗原。③免疫学预防。如:牛痘苗预防天花牛痘疫苗VACCINE天花病毒Bm细胞三、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1、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核酸>脂质(一)抗原的理化特性2、分子量大小:分子量在10KD以上;3、结构的复杂性:如含苯环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4、分子构象(comformation);5、表位的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6、物理状态:聚合体抗原>单体抗原,颗粒性

8、抗原>可溶性抗原(二)宿主方面的因素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是受免疫应答基因(主要是MHC)控制的。2、年龄、性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