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架桥机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训.pdf

安全培训架桥机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训.pdf

ID:58783653

大小:116.1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9-29

安全培训架桥机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训.pdf_第1页
安全培训架桥机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训.pdf_第2页
安全培训架桥机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训.pdf_第3页
安全培训架桥机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训.pdf_第4页
安全培训架桥机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训.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培训架桥机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训.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架桥机操作手安全教育培训主持人:时间:地点:施工现场办公室参加人员签字:内容:1起顶过程中梁偏歪或翻倒。2梁在千斤顶或砂箱顶面突然滑动。3混凝土梁被顶裂,钢梁被顶出凹痕。4千斤顶底部的支托结构受压损坏。3.1.2成品梁的施顶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梗纵向:施顶中心至梁端的距离不得小于支座中心至梁端的距离,并不应大于设计允许的悬出长度。2梁梗横向: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应在梁重心线两边等距离支放,千斤顶头部外缘距离梁梗混凝土外缘应保持100mm以上的距离。3低高度梁如顶道碴槽板,应按设计支顶位置和应力分布长度加以控制,距梁端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0mm。第1页/共13页4除设计允许者外,横隔板处

2、不应施顶。3.1.3钢梁施顶位置应在支座处、钢板梁加劲角钢下的翼缘盖板中心处、桁梁主节点下面或专门设置的施顶横梁或牛腿处。不应直接顶在薄钢板板面、盖板边缘和角钢边缘等薄弱处所。3.1.4选用顶梁千斤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用液压千斤顶。当起落量较大时,也可用螺旋千斤顶。2标记载质量宜选在实际受载量的1.5倍以上。3梁每端应选用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同步起顶。4千斤顶应经过检查。5液压千斤顶使用的油类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保持清洁。6落梁砂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用砂子应筛去石子并烘干,砂子不应装得过多过满,铁芯应放正、校平,不可偏斜,并严禁压在砂箱边缘上。3.1.5千斤顶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3、1头部应垫有扩大传力面积的支垫(如硬木块、钢板等)。混凝土与钢板、钢板与钢板之间以及砂箱顶面均应放置木片或麻袋片。2千斤顶底座应放在可靠的基础上。当为土质地面时应整平夯实,上面密排枕木,并加垫厚度不小于16mm的钢板。3千斤顶安放在平车上时,应放在平车纵向中心线附近,甩短轨或枕木垫底,上加钢板分布荷载,并应将侧梁下部垫实。4安放在有斜坡的混凝土表面上时,应用硬质木板或钢板将斜坡垫平垫实,再安放千斤顶。5当梁底与墩台顶帽间的净空较小,不便安放千斤顶或砂箱,设计图又未提出顶梁方法时,第2页/共13页可在墩台上预留放顶凹槽或托架,架梁后再恢复原设计式样。3.1.6千斤顶或砂箱顶落梁作业应遵守下列

4、规定:1顶落梁必须两端交替进行,严禁同时起落。两端高差不宜过大、未施顶一端的全部重量应落在稳固的支垫结构上。砂箱落梁应两端同时均匀下落,梁不应出现倾斜。同端两千斤顶—起落应同步,严禁用交替下落的方法调整横向位置。2顶落梁时应设置保险枕木垛,紧随梁起落加高或降低,并用木板,木楔等调整间隙,梁底与垛顶间应保持不超过50mm的距离。中途停止工作时,应将空隙用木楔打紧。使用千斤顶顶梁安放支座时,顶起后应立即塞入支座。严禁长期用千斤顶支承梁体。3T形成品梁或其他梁底窄、重心高的梁,应在不施顶的一端用木撑支护或有其他防护措施。4如发现起顶困难,应查找原因,不应接长手把或增加人力强压。5安全栓外露的千斤

5、顶的前面,不应站人或抛掷工具。3.2捆梁3.2.1捆梁过程中不应发生下列事故:1捆梁位骨和方式不符合要求,起吊时使梁体受损或产生裂纹;卷扬机受力不正常,部分卷扬机超载。2梁受挤压发生局部破损或变形;千斤绳突然滑动、部分钢丝被轧断。3抛落千斤绳或工具材料滑落时,打伤梁下工作人员。3.2.2捆梁位霞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中对纵向限制的规定。3.2.3捆梁千斤绳应采用6X(37)型、6X37型或6X61型交互捻制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10。为适应各种类型的梁,应备有几种不同的千斤绳供选用,捆梁时应保持千斤绳每次均第3页/共13页向同—方向弯折,避免受反复应力千斤绳与梁底面转角接触处必须安放

6、护梁铁瓦。千斤绳与混凝土面接触处应垫木板防护。3.2.4捆梁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千斤绳不应误用。各股千斤绳应受力均匀,不应有绞花和两股互压现象。2护梁铁瓦及其他支榔物应在受力时进行调整,使其支垫牢实,不致小途脱落,3于斤绳必须可靠地足挂在吊钩或铁扁担上,有保险销日寸应插好。4当发现千斤绳有扭结、变形、断丝和锈蚀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折减使用或报废。5受过超载的钢丝绳,应通过破断拉力试验鉴定后方可降级使用,否则不应再度使用。3.2.5捆梁时,不应强力推动铁扁担就位挂千斤绳。3.2.6吊梁应采用与梁型配套的专用吊具。3.3吊梁3.3.1吊梁过程中不应发生下列事故:1卷扬系统制动失灵,梁向一端或

7、一侧不停下落或向下坡方向不停溜动。2滑轮无防止跳槽装置,钢丝绳发生跳槽后梁仍继续下落或提升;滑车组上升超过最大限度,导致部件被轧伤或钢丝绳被绞断。3起落梁时左右侧或前后端高差过大,造成梁体混凝:上应力过大而出现裂缝;梁上配件或道碴下落;吊具或铁扁担被扭坏,并使各台卷扬机受力不正常。4钢丝绳在卷筒上混缠,或钢丝绳固定端突然松脱。5第二片梁下落时撞伤或碰动第一片梁。6两端交替起吊时,梁的一端起落过猛引起另一端支垫失稳。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