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复习(必修)】第1、2章客观题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必修)】第1、2章客观题

ID:588375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7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必修)】第1、2章客观题_第1页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必修)】第1、2章客观题_第2页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必修)】第1、2章客观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必修)】第1、2章客观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单选题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A.一张报纸B.一幅图画C.一个动作所表达的内容D.一张照片2.下列不属于信息基本特征的是()A.传递性B.共享性C.随机性D.价值相对性3.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这体现的是信息的哪个基本特征?()A.共享性B.可处理性C.时效性D.真伪性4.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第一次变革是()A.文字的发明和使用B.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C.语言的产生和应用D.电报、电话以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5.我们通过媒体收集信息,这属于()A.信息的传递B.信息的

2、处理C.信息的应用D.信息的采集6.据报道,重庆市的几位初中生在网吧中连续上网几十个小时后,在回家的路上倒在铁轨上睡着了,最后不幸被火车轧死。此事的教训为( )A.应该全面取缔网吧B.上网要有节制,不应过分沉迷于网络,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C.青少年上网有害无益D.应加强铁路安全设施建设7.关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B.信息古已有之C.信息以文字、声音、图像、气味等形式被人们的感官所接收D.信息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8.交通信号灯所传递的信息的主要特征是()

3、A.可处理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价值相对性判断题1.电话可传达感情,红绿灯可指挥车辆有序行驶,这些说明信息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对)2.信息无处不在并古已有之,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3.信息的处理只能用计算机来完成,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都与计算机相关(错)4.文字本身并不是信息,文字所表示的内容才是信息。即文字是信息的一种载体。(对)5.信息接收方接收信息后,经过处理最终将其变为自己的知识或引发相应的行动。这时,信息便发挥了作用。(对)6、二十一世纪被称为信息社会,所以,信息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才出现(错)7.“信

4、息”的定义至尽仍未取得共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但我们一般可以将其理解为“音信”或“消息”。(对)8.“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对)9.网络是人们收集信息的唯一途径(错)10.“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手段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播、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对)第二章信息的获取单选题1、上网查询列车时刻表属于获取信息的哪个过程()A.确定信息需求B.确定信息来源C.采集信息D.保存信息2.通过阅读书报获取信息,信息的来源是()A.媒体B.他人C.事物本身D.其他4下列不是信息采集

5、工具的是()A.数码照相机B.数码摄象机C.扫描仪D.螺丝刀4、使用Google在互联网上搜索苏轼的《水调歌头》,效率最好的关键词是()A.苏轼B.宋词C.苏轼水调歌头D.水调歌头5、王明收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该大学已经开学一个月,王明因错过了报到期限而被取消入学资格。这件事情主要体现了信息的()A.共享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压缩多选题1、获取信息的过程包括()A.确定信息需求B.确定信息来源C.采集信息D.保存信息2、采集信息的来源主要有()A.检索媒体B.与他人交流C.亲自探究事物本身D.以上都不是3、

6、下列存储格式中属于图形图象信息的是()A.jpgB.gifC.mp3D.bmp4、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有()A.直接访问相关网站B.使用搜索引擎C.直接访问在线数据库D.使用BBS论坛5、对获取的信息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鉴别和评价A.信息的来源B.信息的价值取向C.信息的时效性D.信息的共享性判断题1.一般来说,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真实(对)2.“网上交流”属于检索媒体获取信息的方法(错)3.“问卷调查”属于与他人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对)4.计算机是一种可以采集多种类型信息

7、的工具(对)5.照相机主要采集图象信息,部分数码照相机还可以采集视频(对)6、保存信息的一般原则是“分类保存”(对)7.计算机是我们保存信息的唯一工具(错)8.“百度”、“Google”等全文搜索引擎是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对)9.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主要有“按目录索引”搜索和“按关键词”搜索两种方法(对)10.因特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下载、使用和传播任何信息(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