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中学2010--2011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

南雄中学2010--2011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

ID:58866491

大小:40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22

南雄中学2010--2011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_第1页
南雄中学2010--2011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_第2页
南雄中学2010--2011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_第3页
南雄中学2010--2011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南雄中学2010--2011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2011学年南雄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理综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5小题,共11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2.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

2、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3.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B.该过程的模板是tRNA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的结构相同D.合成①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合成②的场所主要在细胞质4.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KS5U.COM]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

3、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5.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蛙胚层发育B.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C.基因工程育种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D.欲从细菌中分离出霉菌,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以抑制细菌的生长6.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二、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二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6分,选1项且正确得3分

4、,错选、不选得0分。24.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2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B.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

5、1大题,共182分)26.(20分)回答下列I、II题I.(12分)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藻液pH分别设定为6.0、7.0、8.0、9.O、10.0,在黑暗中放置12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

6、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有关。K^S*5U.C#OII(8分)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⑴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⑵实验结果表明,在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

7、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ABCD20406005101520CO2吸收量/μmol·m—2·s—1土壤含水量/%▲光强(800μmol·m—2·s—1)●光强(200μmol·m—2·s—1)施肥未施肥27.(14分)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满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将装置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下初始液面的数据,实验过程中液体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