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

ID:58921605

大小:1.31 MB

页数:63页

时间:2020-09-29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学学习中药方法1、熟悉目录,熟悉药物分类。分类里内容包括了药物的性味、主要功效、主治等信息。如:麻黄、桂枝属于发散风寒药,它们的性味是温热的;主要功效为: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2、掌握重点药物的功效、主治。3、掌握熟悉药物的功效。4、利用图谱对中药外形有所了解。总论中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古称“本草”。中药的组成:植物为主,还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天然药物及部分加工品。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能、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本草”。第一

2、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一节中药的起源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中药的起源——即药食同源此时期的特点: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学知识第二节中药学的发展一、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二、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补充了《本经》的内容。三、隋唐时期《新修本草》——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四、宋朝时期设立国家药局——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展。五、金元时期六、明朝时期《本草纲目》——对我国古代本草学成就的全面总结。七、清朝时期《本草纲目拾遗》八、民国时期九、新中国的成就第二章

3、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第一节中药的产地中药材的质量——与(产地、采收、贮存)密切相关植物类1.产地:“道地药材”——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因素有关,但临床疗效是关键。如:四川(黄连)、杭州(菊花))、江苏(薄荷)、东北(人参)、云南和广西(三七)、山东(阿胶)等。药材引种和动物的驯养:西洋参—国内引进成功;天麻—贵州、陕西等地引种成功;人工牛黄、养鹿取茸、人工虫草菌的培养。第二节中药的采集采集: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积累是不相同的。全草入药者—在植株充分成长或开花的时候采集,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薄荷、

4、紫苏、车前草、蒲公英。叶类—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如:荷叶、艾叶、枇杷叶。花——在花正开时如:菊花、金银花、月季花、红花果实、种子—在果实成熟时如:龙眼、枸杞、乌梅。根、茎—古时二、八月为佳。早春二月,新芽未萌;深秋时节,多数植物停止生长,其营养物质多贮存于地下部分,有效成分高,此时采收质量好。如:天麻、葛根。树皮、根皮——春、夏植物生长旺盛时如:肉桂。动物类:因药材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如桑螵哨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第三章 中药的炮

5、制炮制的含义炮制:按照临床用药和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特性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叫做饮片,饮片可供各种剂型。第一节炮制的目的一、去除杂质,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二、便于制剂和贮存三、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巴豆泻下峻烈,要去油取霜四、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如:蜜炙甘草—增强温补作用。五、改变药性,扩大应用范围如:生地黄—苦寒—清热凉血—血热证熟地黄—甘温—补血—血虚证六、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七、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第二节常用炮制方法一、修制1、

6、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是药物粉碎,便于服用、制剂。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称量、干燥、贮藏。二、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清洁药材、软化药材、调整药性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杂质,捞出、晒干、备用。2、淋:将不易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4、润:又称“闷”或“伏”,使质地较

7、硬的药物软化,便于切制饮片。5、漂:将药物置宽水或流水中浸渍或经常换水,去腥臭味和盐分。6、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及细粉末的方法。三、火制(炒、炙、煅、煨)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目的:使药物干燥、松脆、焦黄或炭化;易于粉碎、缓和药性、增强疗效1、炒①清炒:炒黄、炒焦、炒炭②加固体辅料炒:土炒、麸皮炒、米炒,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2、炙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炙可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常用有:蜂蜜、酒、醋、姜汁、盐水如:姜汁炙竹茹——增强化痰止呕作用。

8、3、煅: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如:煅石膏4、煨:利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灰中加热,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和副作用。如:煨生姜、煨甘遂、煨肉豆蔻等。四、水火共制(煮、蒸、淬)即用水又用火,同时加入其他辅料。1、煮:将药物置于清水中或液体辅料中加热煮沸的一种方法。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