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

ID:5894921

大小:726.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7-12-27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历年岩石学考试重点变质岩部分一、名词解释1.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1)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2)正变质岩:由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3)副变质岩:由沉积岩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2.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1)接触变质作用: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接触带上,由于高温、溶液的影响使岩石发生的

2、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压力下,使岩石发生破碎的变质作用。(3)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4)区域变质作用:是大面积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在地壳活动带发生的变质作用。(5)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部岩石部分熔融,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中的高级作用。3.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1)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

3、、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2)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3)交代作用: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4)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矿物集合体,使岩石出现不均一的现象,称为变质分异作用。(5)变形和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的一

4、种变质方式①变形作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产生塑性变形,即为变形作用。结果——岩石和矿物基本保持原来的连续性,无破碎现象,应力消失后,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②破碎作用——在地壳浅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大大超过其弹性限度时,会发生破裂、裂开的变质作用方式。4.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1)变余结构: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形成的结构。常见于变质程度较浅的变质岩中,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2)变晶结构: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5、。是变质岩中最常见之结构。(3)碎裂结构(变形结构):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4)交代结构:指一个变质矿物和矿物集合体被另一个矿物和矿物集合体取代的现象,在取代过程中有物质成分的交换和结构的改组。5.变余构造,变成构造;(1)变余构造:变质后,仍然保留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是恢复原岩的标志。(2)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6.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层状)构造,眼球状构造,线状构造;(1)板状构造:又称为板劈理是重结晶程度很低(隐晶质)的低级变质岩典型的面理形式。通常由密集的间隔平面(劈理面)显

6、示,沿着劈理面岩石容易裂开呈平整、光滑但光泽暗淡的板片。(2)千枚状构造:面理由细小(多小于0.1mm)的片状硅酸盐定向排列而成,重结晶程度比板状构造高,但肉眼仍难以识别矿物颗粒。岩石易沿面理裂开,劈开面不如板劈理面平整,但有强烈丝绢光泽(绢云母、绿泥石等片状硅酸盐矿物造成)。千枚状构造的明显特征是存在折劈、微褶皱和扭折带。(3)片状构造:岩石重结晶程度高。面理由肉眼可识别的(粒径>0.1mm)的片、板、针、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成。岩石较易沿面理裂开,但裂开面平整程度比千枚状构造差些)。(4)片麻状构造:又称为片麻理。与片状

7、构造相同点是岩石重结晶程度高,矿物肉眼可识别。不同点在于粒状矿物含量高,板片状、针柱状矿物在其中断续定向分布。片麻状构造的特点是岩石沿片麻理无特别强烈的裂开趋势。(5)条带状(层状)构造:又称为条带状构造或成分层,是由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浅色与暗色层(或透镜体)互层构成的面状构造。广泛出现在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之中。(6)眼球状构造:特点是眼球状巨大颗粒或颗粒集合体在基质中定向分布。见于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中。(7)线状构造:即线理,是岩石中各种线状要素的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可有不同期线理,按先后顺序以L1、L2、L3

8、等记录之。按线状要素的不同,线理可分为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等3类。7.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1)动力变质岩: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2)区域变质岩:原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3)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熔融的长英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